放大圖片
■環保人員查找隱密排污口。鄭海龍 攝
因距上次龍江水污染一年半時間,且影響到下游廣東多個城市的飲水安全,賀江污染事件引爆坊間熱點。本月7日,在召開駐桂全國人大代表專題調研情況匯報會上,廣西自治區副主席陳章良表示,下一步爭取將廣西西江流域列入中央生態補償機制試點範圍。然而,事實上廣西並非第一個提出生態補償的供珠三角水源地。就目前發展狀況來看,生態補償似乎遙不可及。
陳章良說,2012年,西江幹流龍江河發生鎘污染突發事件後,廣西全區開展以環境倒逼機制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攻堅戰,清理整頓甚至關停不符合環保要求的企業,這對廣西的財政收入造成重大影響。廣西將積極向國家反映匯報,希望考慮廣西為實施生態建設和保護珠江水源付出代價的實際情況。
東江申補償 逾6年未果
陳章良稱,生態補償機制建設作為一項系統工程,既包括中央對地方的縱向補助,又包括區域間的橫向補償。未來,廣西將致力於強化政府生態補償的主導作用,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完善生態補償機制。
對於供應他省的水源來說,保持水源的乾淨清潔是當地政府的義務,但面對自身發展的機遇和經濟渴求,確實難以取捨。早在2007年東江的發源地江西省即提出生態補償機制,以遏制日益惡化水源保護區。甚至有代表將生態補償機制在兩會中提案,但由於生態補償是一個系統而複雜的機制。雖歷時逾6年,江西至今沒有被正式納入中央生態補償機制,沒有縱向的補貼,連橫向的省與省之間的補助,也幾乎為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