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廣州雖然投入10億元治理,但東濠涌的水質仍是「劣五類」。圖為東濠涌東華西路段。網上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叢書 廣州報道)廣州市長陳建華日前透露,2013年至2016年,廣州將投入140億元(人民幣,下同)治水。對此,有學者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2009年至2010年期間,廣州曾投入486.15億元進行污水治理和河涌綜合整治工程,幾乎1天吞入1億元,但今年監測結果僅一條河涌水質合格。此番巨資治水如不規劃長遠,恐又無功而返。
陳建華在12日召開的國際城市創新研究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表示,2013年至2016年,廣州將再投140億元進一步解決水問題,且將在內裡下工夫—著重進行排污管道的鋪設及截污工作。2016年至2020年,廣州還將進行第三期水環境整治工作。
一天耗一億 僅一河達標
對此,中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李適宇表示,廣州治水向來大手筆。2009年初,廣州市政府曾承諾至2010年6月底,共投入486.15億元進行污水治理和河涌綜合整治工程。但3年過去,31條市中心區河涌水質僅一條合格,其餘全部是地表水評價標準中最差的劣五類。就算投入10億元治理,被當做樣板工程的東濠涌亦是「劣五類」。
治標不治本 效果難持續
他指出,廣州許多河涌的水質之所以不達標,與過去為迎亞運做的一些對策著重於短期有關。「不少措施是治標不治本,效果難以持續。」像對東濠涌的治理就是把其上空封閉,並沿著上面修建一條高架橋,似乎既「治理」了污染,又充分利用了空間。但這種臨時措施反而加劇了東濠涌的污染程度,到後來不得不治理的時候,挖開上面的蓋板,才發現淤泥積壓導致河道嚴重淤塞。「如果有太多短期行為,缺乏對規劃的尊重,就算持續投入,恐怕還是會無功而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