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擐㚚� | 閬��� | 擐蹱葛 | �批𧑐 | �蝱�� | ��钅�� | 閰閗�� | 鞎∠�� | �𧑐�𤩎 | ��閗���鞎� | ��躰�� | ����� | 憡𥟇� | 擃磰��
2013年7月23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古典瞬間:官不作假品自高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7-23]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說假話的下場。 網上圖片

鄧忠強

 東漢光武帝時期,陳留東昏(今河南蘭封東北)人劉昆,他在當江陵縣令時,發生了一件奇事。那一年縣裡突發火災,不一會兒風助火勢,烈焰騰空。劉昆聞訊後趕赴現場,看到火勢愈來愈猛,心裡惦念著百姓安危,便不由自主地對著大火磕頭,沒想到忽然天降大雨,不多會兒就風平火息。《資治通鑒.卷43》記載說:「昆向火叩頭,火尋(接著)滅。」一場災難很快得到化解。

 後來朝廷又調他為弘農太守。弘農郡(今河南西部靈寶市一帶)地處晉豫陝之間,北瀕黃河。當地猛虎橫行,經常在鄉間和道路上吃人,旅客都不敢經過。劉昆在弘農當政三年,施行德政,愛民如子,郡中教化大行。這時又出現了一樁奇事,「虎皆負子渡河」,當地老虎都背著虎崽,渡過黃河,到別的地方去了。弘農郡中恢復了平靜,百姓安居樂業。

 光武帝劉秀聽說這些事情,感到驚奇,認為劉昆是個能臣,就提拔他到中央機關任光祿勳之職(掌領宿衛侍從之官,位列九卿)。召見時劉秀迫不及待地問他:「據說你在江陵,能『反風滅火』(轉變風向,撲滅烈火);後來治弘農,傷人吃人的老虎卻北渡黃河,跑得遠遠的。你治理地方推行了什麼德政,竟有這般不同尋常的效果?想必你定有高招,呵呵,快說給朕聽聽。」劉秀是個有為的明君,自然跟一般人的獵奇心理不同,他特別關注的不是事件本身的結果,而是想探尋屬下官吏的「德政」效應……

 出乎意料的是,劉昆卻不顧皇帝的興頭和心思,坦然回答說:「偶然耳。」言外之意是,臣何德何能,這都不過是我偶然碰上的事,與實施「德政」又有啥關係呢?

 劉昆原本說了一句大實話,可此言一出,「左右皆笑」,皇帝左右的人都忍不住笑了。笑什麼?當然是笑這位劉大人腦筋不開竅,樸實木訥太傻冒,現在皇上都肯定了你治政有方,咋不趁此天賜良機,把自己的功勞擺一擺?換成他人,不把自己的功績吹破天才怪呢!在這個向「最高領導」匯報成績經驗的時刻,劉昆不但不自吹自擂,反而給自己的工作成果下了個「純屬偶然」的結論,這在某些人看來,簡直不可思議、不合時宜、大煞風景!然而,到底還是劉秀懂得吏治之道,他厭惡阿諛奉承,喜聽直言真話,見劉昆如此坦蕩無私,實話實說,禁不住感嘆說:「這才是有德行的長者說的話啊!」於是,下令把這件事記載在史書上。

 漢章帝(劉炟)時,也有一個敢說實話的大臣第五倫(姓「第五」)。第五倫不僅敢說實話,而且「言事無所依違」,態度鮮明,毫不含糊。他為人忠厚樸實,不喜歡花言巧語;為官能做到「奉公盡節」,以「貞白」著稱,因此,大家都稱讚他心地明朗,沒有私心雜念,是個剛直清廉的好官。

 一次,有人好像是要故意試探他一下,直截了當地問他:「您有私心嗎?」這個問題提得很尖銳,關係到個人名節形象的好壞,若是那些庸官俗吏或貪佞之徒,平時裝模作樣,道貌岸然,誰也不敢公開承認自己「有私」,然而,第五倫卻回應得很直率很乾脆,他說:「以前有人送我一匹千里馬,我雖然沒有接受,但每次朝廷選拔官吏時,心裡總是惦記著送馬的那個人,可我到底沒有任用他。像我這樣,難道可以說沒有私心嗎?」

 第五倫的答話實在令人感慨,坦誠的話語,真誠的態度,讓人一眼就看到了他清澈明淨的心田,可謂真君子也。按說,他官至司空,位列三公,享有極高的聲名威望,手裡握有薦人用人的權力,想誰用誰又有何難,只要選舉時抬抬手,別人也就過去了,但他從來都沒有這樣做。至於對那個送馬者,他既沒有收禮受託,又始終沒有薦用提拔他,不過是「心不能忘」而已,何談「以權謀私」?然而,即使這些一時閃現於內心深處的「私念」,第五倫也敢亮出來曬一曬,足見他嚴於修身,心懷坦蕩,光明磊落,其境界之高尚,令人景仰。

 不說假話,應該是為官者的做人底線和本色表現,但一旦事關個人聲譽、政績、前途之時,不少人就難以實話實說了,唯有心底無私的人,才有說真話的勇氣和不計榮辱得失的寬闊胸襟。官不作假品自高,劉昆不假冒邀功而政績自在,第五倫言己「有私」卻更顯「無私」,「實話實說」非但沒有影響他們的公眾形象,反而使他們的形象和人格更加熠熠生輝。相反,古往今來,那些趨利作假、編造謊言、虛報瞞報、沽名釣譽、吹牛浮誇、自欺欺人的人,哪一個不是最後遭到身敗名裂的下場?歷史常常無情又多情,從第五倫和劉昆這兩位古代高級官員身上,今人也許能悟出一些為官之道和做人之道吧。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清照故里賞名泉 (2013-07-23) (圖)
古典瞬間:官不作假品自高 (2013-07-23) (圖)
亦有可聞:涼拌麵 (2013-07-23) (圖)
詞話詩說:衝上雲霄 (2013-07-23)
一條胡同的因緣 一種歷史的記憶 邁克爾的老北京變幻時光 (2013-07-22) (圖)
書評:再沒有童話世界 (2013-07-22) (圖)
書介:一人又一故事 (2013-07-22) (圖)
書介:土製香港 (2013-07-22) (圖)
書介:皇帝魂 (2013-07-22) (圖)
書介:第七天 (2013-07-22) (圖)
書介:獵豹 (2013-07-22) (圖)
徵稿啟事 (2013-07-22)
縱橫四海:太極峰的月亮 (2013-07-19) (圖)
亦有可聞:讀不下的書 (2013-07-19) (圖)
豆棚閒話:螺旋的軌跡 (2013-07-19) (圖)
生活點滴:摸 秋 (2013-07-19)
歷史與空間:從鐵觀音看安溪烏龍茶文化 (2013-07-17) (圖)
遊蹤:印象漠河 (2013-07-17) (圖)
文藝天地‧詩情畫意:趙素仲作品──詩畫人生(一) (2013-07-17) (圖)
文藝天地‧手寫板:與麥子親近 (2013-07-17)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