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7月24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化視野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孔府菜」在傳承與創新中煥發活力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7-2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孔府菜體現「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思想。

 「孔子不僅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還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美食家。」孔子第77代孫孔德班在孔子故鄉、孔府菜發祥地山東曲阜說,「孔子的飲食言論及其所反映出的飲食觀,不僅對孔府烹飪,甚至對整個中國飲食文化的形成和發展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作為孔子後裔,孔德班對孔府菜的傳承與發展十分關注。孔府菜是中國四大菜系中魯菜的代表菜系。在孔府歷史上接待帝王將相以及日常的家宴、喜宴和壽宴等活動中,府內廚師承古創新,兼收並蓄,創造出了獨具特色的孔府烹飪。2011年6月,「孔府菜烹飪技藝」成功入選中國第三批國家級非遺名錄項目。

 在孔德班看來,孔子的文化形象始終閃爍在孔府菜的核心區域,孔府菜成為「寓文化於餐飲」的典型代表,而孔府菜體現的「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思想,對現代餐飲文化有著重要啟示。

 「生活在快節奏中的人們習慣了快餐,為了提高餐飲效率,靠雞精、味精做菜,『技不夠、味來湊』的現象也非常普遍。孔府菜則精於以湯調味,孔府『三套湯』以鴨、雞、豬肘等為主料,經三次反覆熬製而成,大約需要10個小時,雖費時費力,卻是調味上品。」孔德班說。

 據孔府菜研究會副會長彭文瑜介紹,在古代,孔府有「廚藝不外傳」之說,在孔府只有技藝權威的孔府廚師才能父子相傳或師徒相傳。1985年,孔府菜研究會成立後,邀請了6位孔府老廚師,歷時兩年多編寫出《中國孔府菜譜》一書,收錄了170多道孔府菜的詳細製作過程,基本整理出了孔府菜精華。

 「但是記錄技藝不代表傳承技藝,由於能掌握技能的孔府菜大師數量有限,對孔府菜一知半解的廚師依葫蘆畫瓢,也在各種飯店打著孔府菜的招牌,卻做不出孔府菜應有的鮮香味醇和文化底蘊。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孔府菜的發展,甚至會影響孔府菜的聲譽。」彭文瑜說。

 彭文瑜希望孔府菜廚師把傳承和創新有機結合,以繼承的心態來創新。他認為由於時代的發展,原料、調味品、加工工藝、烹調等都發生了變化,照本宣科一定行不通。

 「以孔府菜中的名菜『八仙過海鬧羅漢』為例,古時這道菜是孔府喜壽宴第一道菜,是以魚翅為主料,輔以熊掌、燕窩等原料燉製而成,而現在野生動物保護的觀念深入人心,用魚翅、熊掌這樣的原材料已經不合時宜,這就需要廚師尋找替代原料,但又要兼顧菜品的口感和意蘊。」彭文瑜說。

 「孔府菜」的魅力也引起了眾多國際品牌酒店的關注,即將於八月開門迎客的曲阜香格里拉大酒店把「孔府菜」設為其中餐廳的招牌特色,香格里拉集團也在全球推出「孔府家宴」美食巡展活動。  ■新華社

相關新聞
「讀書是個什麼玩意兒」講座側記 (2013-07-24) (圖)
「孔府菜」在傳承與創新中煥發活力 (2013-07-24) (圖)
余秋雨倡以文化力量塑造國人「君子人格」 (2013-07-24) (圖)
國際岩畫專家內蒙考察曼德拉山岩畫 (2013-07-24)
書展中的「淨土」 走進敦煌莫高窟 (2013-07-20) (圖)
李小龍四十周年展覽 (2013-07-20) (圖)
取代舊有藝墟 伙伴創意市集月底接受申請 (2013-07-20) (圖)
走東走西:荷里活 搞革命 (2013-07-20) (圖)
呼籲關注季老精神遺產 (2013-07-17) (圖)
香港造「核」解決文化產業空心化 (2013-07-17)
港人喜閱指數升 電子書日趨普及 (2013-07-17) (圖)
香港學生內地體育運動訓練體驗團 (2013-07-17) (圖)
「大家」寫作新時代與新媒體 (2013-07-13) (圖)
羅世宏:網絡寫作的可能性 (2013-07-13)
馬家輝:擺脫傳統出版的限制 (2013-07-13)
邱立本:主流社會的中文寫作 (2013-07-13)
走東走西:保姆攝影師 (2013-07-13) (圖)
香港人越來越喜「閱」 (2013-07-13) (圖)
花開兩朵:「年輕作家創作比賽」兩地首度同場競技 (2013-07-10) (圖)
江西部分「非遺」傳承人 面臨「人死藝亡」困局 (2013-07-10)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化視野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