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似心
我初出來工作時,一女同事表現突出獲公司發獎金,眾同事要求她請吃飯,我當時的想法是該同事因努力而獲賞報,我們沒盡力的無資格分享,反之為恭賀和鼓勵她應該是我們出資請她吃一頓。當時無人理會我的建議,想來是眾同事的包容,換轉是瀰漫仇富情緒的今天,我肯定被臭罵。不過,至今我仍覺得這觀念正確,循規蹈矩的人,他們的成就都是憑努力和智慧得來的,應受尊重而非被迫與大眾分享,善心則是另一價值觀,不論貧富。
大部分人都渴望富有,但是否「冥冥中都早注定你富或貧」?台灣《今周刊》最新一期封面標題是:「發現有錢人默默地在做的三十五件事」我也想富,花卅元買了一本,現列出那三十五件事與望發達的讀者分享:在生活習慣上,富人老再遠也會出席好友的婚喪喜慶、每天早起、勤參加活動交朋友不求目的、善用零碎時間、約會必早到、約友午餐、備筆記寫下重要事和靈感、愛談金錢話題、每天記帳、貼出夢想和目標、行不同路線上下班、背人說好話、送客到大門、工作成興趣、多運動;在金錢消費上,富人愛在冷門市場找機會、寧買差點的車好點的屋、珍惜買來的東西、樂於分享投資之道、樂善好施、核對帳單;投資方面,富人勇於融資、優先買增值的資產、把握低迷時機、使用三種以上的投資理財工具、勤看資料不被市場影響、逢低入市、閒錢不定存;物業方面,富人視看屋為休閒活動、議價堅持低於市價一成、視置業為理財、與地產經紀成好友以取得第一手資訊、勤閱新聞過濾有效資訊、入市前至少看五十間屋、團體或置業求更大折扣。
綜觀看來,能富是因為較別人更勤力、更謹慎和更具智慧,值得學習和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