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7月30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歷史與空間:筆架留韻 杜鵑傳情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7-3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筆架山。 網上圖片

盧一心

 自古以來,中國人對山始終懷有一種敬畏。這種敬畏說到底就是對大自然的敬畏。別的不說,就以筆架山為例。何謂筆架山?說白了就是像一副筆架的山。

 縱觀全國各地,可謂處處有筆架山,可見這自然山水雷同之處還真不少。不過,仔細一想,雷同之何來?說白了就是人的一種敬畏心理形成的。當然,也富含另一種寄盼。筆架山,單從這名稱就可以知道,這是一個很文雅的名字,通過它,可以知道人們內心深處對它的寄盼有多深。按照中國人根深蒂固的傳統思維,總是認為居家如果能面對筆架山,子孫就會人才輩出。且不說這種迷信說法是否可信,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其實也符合人類生存和諧的大道理。

 井岡山市也有一座非常著名的筆架山。相傳,從前有兩個窮秀才,連考三年,都榜上無名。只好上山砍柴,維持生計。後其中一人得叫化子賜贈一枝毛筆,一隻筆架,沒想到,被另一人調包,意外落榜,而那人高中狀元。那人中狀元後翻臉不認人,還狗仗人勢,叫化子怒髮衝冠,心想,「如此衣冠禽獸之人,留下必是禍國殃民,此時不除,更待何時。」叫化子突然伸開手掌,口中唸唸有詞:「神毛筆,神筆架,物歸原主。」立刻從轎子裡飛出兩道金光,神毛筆、神筆架徐徐落在叫化子的手掌上。叫化子對著神筆說:「去除奸懲惡吧!」神筆架立即飛了起來,飛到轎子上空,轎子就被筆架緊緊吸了起來,飛呀飛呀,飛了六六三十六天,越過七七四十九條大江,最後落到井岡山這個地方,成了這座筆架山。所以,每逢松濤轟鳴,你只要認真諦聽,還能聽到人的哭聲,據說,那就是新科狀元在筆架山下的嗚咽聲。不過,據了解,井岡山的筆架山還有個名字叫杜鵑山。

 井岡山的筆架山,也就是杜鵑山,位於五指山西南,茨坪西南20公里處,海拔1357米。景區內以揚眉峰為中心,以險峰、奇石、古松和杜鵑等景觀為主要特色。那天我們上杜鵑山時,雖然還不是杜鵑花盛開的季節,但是,滿山的險峰、奇石、古松和杜鵑樹等無不讓人歎絕,尤其是那株千年杜鵑王,由一組四十四株株株形態美觀的猴頭杜鵑環繞著一棵傘狀形的蒼松所形成,地徑58厘米,高4米多,冠幅達20多平方米,其樹齡高達千年以上,是名副其實的井岡山「杜鵑之王」。更有意思的是,筆架山的杜鵑和松樹彷彿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就像戀人一樣,鵑因松而美,松有鵑而奇。故有「青松戀鵑」和「群鵑嬉松」的景點。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上杜鵑山必須坐上據說曾經是「亞洲第一索」。當然,現在可能已經不是了。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今天亞洲第一,明天就未必。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初,有個紅色樣板戲名叫《杜鵑山》,它講述的就是湘贛邊界一支由隊長雷剛率領的自發農民武裝,在女共產黨員柯湘的幫助下,打敗白匪和地主武裝,最後奔向井岡山的故事。《杜鵑山》的故事就發生在井岡山,劇中的人物形象就是根據當年一些真實人物為原型塑造的。為了傳承革命歷史文化,打造紅色旅遊品牌,井岡山管理局將故事發生地的筆架山,恢復「杜鵑山」的名字。井岡山的筆架山就這樣成了今天的杜鵑山。由此可見,杜鵑山的復名跟紅色革命有關,這也正是它的靈魂所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上海青年藝術劇院首次演出現代話劇《杜鵑山》,之後,北京京劇團、寧夏京劇團分別將其改編為京劇,並於次年公演。劇中情節就是描寫1927年毛澤東等人領導秋收起義,之後佔領井岡山,前前後後的歷史過程。2005年,該劇在北京京劇院復演,可見,這確實是一部偉大的史詩。一座山,一段歷史,這樣演繹下來並不多見。

 不過,我真的有點搞不清楚,井岡山的筆架山原名叫筆架山,還是叫杜鵑山。顧名思義,筆架山是因為山的形狀如筆架而得名,而杜鵑山肯定是因為山上長滿杜鵑而得名。此外,杜鵑山的由來也有傳說。相傳,杜鵑山下有兩個小伙子,自小喜歡在山上玩耍,杜鵑山是一座靈山,山中有杜鵑仙子。兩人在山中意外結識了美麗善良的杜鵑小仙子。一天,小仙子下山而來,對二人道:「好男兒志在四方,你們應該出去成就一番事業。」說著便從懷中掏出7件物品,置於桌上,道:「這是我和我姐姐的七件寶物,你們二人各選一件,帶出去各自發展吧。」還對二人說:「這兩件東西都是寶貝,你二人只要勤奮努力善加利用必成大器,五年後,你們回來將寶物歸還與我,我自在山中等候你們二人回來。」說完便飄然而去。二人得了寶物,果然好運連連,幾年間一個中了狀元,一個成了富甲一方的大富豪。5年之約到了,二人衣錦還鄉,迫不及待來到山中,尋找小仙子,可是尋遍杜鵑山也找不到,只是滿山杜鵑花開,非常美麗,令二人喜不自禁,沉醉其中。杜鵑山就是這樣得了名。

 筆架留韻,杜鵑傳情,果然美妙。一個象形,一個會意,真的各有千秋。筆架山以其象形,與後世之人結下情緣,杜鵑山以其會意,令後世之人無限神往。如今的她,作為井岡山的一張名片,已逐漸為世人所知,她是井岡綠色明珠,也是井岡山目前唯一一個集自然山水風光、革命歷史遺跡、客家民俗風情、歷史人物四位一體的生態景區。杜鵑山以「十里杜鵑長廊」、「七大峰」、「五大奇觀」享譽世界。景區森林覆蓋率達98%以上,被聯合國環境保護組織譽為全世界僅有的保存最完好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植物寶庫。

 末了,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們此行一段愉快的經歷。那天,我們穿著紅軍服,坐索道上杜鵑山時,已是午後3點多,於是,走馬燈似看了幾個景點,來到二號觀景點,女導遊不走了,她說,下一個觀景點最美,可惜時間來不及,走過去前面還很遠,現在已經5點,索道工作人員5點半就下班了。看大家都在那裡互相拍照留念。我和幾位團員意猶未盡,很想再走一程。於是,互望一眼,二話不說,就向下一個觀景點快步深入。有兩位「女紅軍」見我們孤軍深入,也緊跟上來。杜鵑山的棧道都設在半山腰,我們的腳步就像騰雲駕霧一樣踏響山腰,剛開始有些興奮的那兩位「女紅軍」開始有些跟不上了,開始小跑起來。然而,我們卻不能停下來等她們,只能繼續快步行軍,如果她們確實跟不上只好打道回府了。我們目的地很明確,就是到三號觀景點看「金雞報曉」然後就往回走。三號觀景點離二號觀景點確實有點遠,要在半小時內來回確實需要腳力。當我們到達三號觀景點時,回頭一看,兩位「女紅軍」正氣喘吁吁,香汗淋漓趕到。「快點,拍個照留念。」就這樣,相機「卡嚓--卡嚓」幾聲之後,我們就開始往回走。兩位「女紅軍」又是一路小跑,差點就走不動了。當我們趕上「大部隊」時,大部隊正好要坐索道下山,我們並沒有掉隊,要是不說,同志們還沒有察覺。

 這是一段難忘的行程,我們終於也體驗到了當年紅軍艱苦奮鬥的精神,若我們只相信女導遊的話,放棄行程,那我們不僅錯過了最美的景點,也錯過了體驗的過程。因此我想,凡事只要有信心,只要肯去努力,不怕困難,就有化一切不可能為可能的可能,這應該也是井岡山精神的另一種現代演繹吧。且以此共勉之。

相關新聞
從「走鬼」到「指月」 (圖)
香港藝術節2014搶先看(一) (圖)
歷史與空間:筆架留韻 杜鵑傳情 (圖)
遊蹤:京都福岡之行 (圖)
古典瞬間:追思翁同龢 (圖)
豆棚閒話:王 子 (圖)
畫中有話:請來戳死我 (圖)
百家廊:漢口有個「新市場」 (圖)
琴台客聚:李谷城病逝 (圖)
翠袖乾坤:勢利咖啡
海闊天空:幸福城市馬拉加
生活語絲:王孫的光環
思旋天地:懷舊
淑梅足跡:真命伴侶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