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7月30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古典瞬間:追思翁同龢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7-3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翁同龢。網上圖片

許步書

 今年六月十一日是「戊戌變法」一百一十五周年紀念日。我想起了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龢來。

 翁同龢。江蘇常熟人,為咸豐狀元,遴選為同治、光緒兩朝皇帝的老師。他做了光緒皇帝二十多年的老師,師生之誼和思想血脈的勾連,使光緒皇帝登基後自然忘不了這位恩師的嘔心瀝血的培養和教誨,更想把他當作自己最親密的輔佐大臣來御用。光緒五年,四十九歲的翁同龢被任命為工部尚書;光緒八年,充任軍機大臣;光緒十二年,調任戶部尚書;光緒二十一年,六十五歲高齡的翁同龢行走於總理各國事務的衙門之間;光緒二十四年,他充任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直到一八九八年六月,慈禧太后一紙「聖諭」將他開缺回籍。追溯其簡歷,可謂伴隨著光緒皇帝的全部執政年代。

 作為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龢在維新變法中的作用非同小可。從傳統道德觀上看,作為在朝的士子,翁同龢的個人完善人品行為是無可厚非的。在中法戰爭中,他是主戰派的中堅人物,扶植張之洞,反對李鴻章。到了中日甲午戰爭時,他又竭力反對李鴻章的求和政策,積極支持康有為、梁啟超變法,努力實現光緒親政。據史載,翁同龢在接旨要削職回籍永不復用時,他如「晴天霹靂」;而光緒皇帝也「驚魂萬狀、涕淚萬行,竟日不食」。「聖諭」的次日。翁同龢入宮「謝恩」時,遇見光緒皇帝,兩人相對無語,黯然神傷。被削籍的翁同龢回到滋養他的故土常熟後,決心隱居終生,試圖遠離紅塵,以讀書寫字來了此殘生,取號「瓶廬居士」,意守口如瓶,不問國事。但他心情能夠平靜嗎?能割斷自身與大清帝國的臍帶嗎?顯然口是心非,在他的骨子裡無時無刻地牽掛著社稷江山,每天盼望著從蘇州方面的汪柳門、吳清卿等人打探到支離破碎的政治變幻,以此來滿足自己忠君報國的情緒。譚嗣同等「六君子」在北京菜市口被殺,光緒皇帝的安危,社稷朝政的走向,無不成為他每天的心靈必誦課目。官場的沉浮,使他看透了政治鬥爭的殘酷性,以致使自己早早在隱居的墓廬挖了一口特別寬大的深穴,只等老佛爺有朝一日心血來潮賜他一死。這等死的心境是何等的痛苦!在他的絕命詩中寫道:「六十年中事,淒涼到蓋棺。莫將兩行淚,輕向汝曹彈。」我彷彿又見到這位翁老太爺在蒼涼之中強作精神的蒼白悲忿的面影。

 翁同龢是近代江南士子中入仕最長、為官最高者之一。一九○四年為他出殯開道的聯語是「天子門生,門生天子」,實乃道出了他的資歷與地位,可是在他生前的遺囑中早囑咐家人左右「身後不得鋪張」,草草掩埋,只立自己生前手書一塊「清故削籍大臣翁同龢之墓」的普通碑石,削籍者的心靈譫話和魂歸天下的心路歷程,實在讓人思索、評說。

相關新聞
從「走鬼」到「指月」 (圖)
香港藝術節2014搶先看(一) (圖)
歷史與空間:筆架留韻 杜鵑傳情 (圖)
遊蹤:京都福岡之行 (圖)
古典瞬間:追思翁同龢 (圖)
豆棚閒話:王 子 (圖)
畫中有話:請來戳死我 (圖)
百家廊:漢口有個「新市場」 (圖)
琴台客聚:李谷城病逝 (圖)
翠袖乾坤:勢利咖啡
海闊天空:幸福城市馬拉加
生活語絲:王孫的光環
思旋天地:懷舊
淑梅足跡:真命伴侶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