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7月30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漢口有個「新市場」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7-3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民眾樂園。 網上圖片

——「民眾樂園」紀事

張衍榮

 本埠媒體報道,漢口「民眾樂園」即將全面改建,它使我驀然想起有關「民眾樂園」的一些往事來。

 用時髦話說,「民眾樂園」曾是武漢三鎮最著名的文化娛樂活動中心,位於漢口中山大道(六渡橋附近),有著近百年的歷史。

 此園始建於民國初年,由漢口知名人士劉有才等集資合股,仿照上海「大世界」形制,1917年動工興建,1919年其主要部分建成並開業,1920年全部竣工,取名「新市場」。1926年,「新市場」作為逆產被國民政府沒收,1927年初改稱「中央人民俱樂部」。因其主要由國民政府政治部「血花劇社」主辦,故又有「血花世界」之稱。1945年定名為「民眾樂園」,但多少年來老漢口們還是習慣性地叫它「新市場」。

 「新市場」規模宏大,佔地面積一萬二千餘平方米,建築面積高達一萬七千餘平方米,主建築群由一座臨街7層圓頂大廳門樓和兩翼3層樓房(「凹」平面)組成。其他建築還有「雍和廳」、大舞台、新舞台以及賢樂巷、協興里一帶的20多棟住房。其場地設施有劇場、書場、中西餐廳、彈子房、小型商場、閱覽室、陳列室、室內花園(俗稱「小乾坤」)、哈哈亭、溜冰場以及雜技、舞台等,堪比上海「大世界」和天津「勸業場」。其中扛鼎項目為戲場各種劇座,抗戰勝利後一度高達4500席。

 此外,進園處設一「鴛鴦池」,池中疊石造山,碧水環繞,一對鴛鴦戲水池中,山腰處塑有捉迷藏的裸體小兒,山頂飛瀑奔瀉。「新市場」後部建有一座小花園,名「趣園」,係日本設計師設計而建。「趣園」裡設有茅亭、竺橋、蓮池、蓮心噴泉等建築小品。

 「新市場」開業之初盛況空前,達官貴人、公子王孫蜂擁而至,一時以為時髦,以致蜂狂蝶浪,淪為藏污納垢之所。日佔時期,又被日寇改作侵略中國的兵站。新中國成立後,收歸國營,黃賭毒盡行掃除,使之成為名副其實的「民眾樂園」。

 「新市場」提供吃喝玩樂一條龍服務,是市民最愛光顧的地方,最吸引人的有他們百聽不厭的本地戲曲楚劇和漢劇,以及「湖北評書」、相聲、雜技等。如果機會好的話,還能親眼看到沈雲陔、李雅樵、關嘯彬、陳伯華等著名生旦表演藝術家的舞台獻藝。那時的名角明星沒有「出場費」一說,更沒有牛氣沖天的架子,他們由衷認定唱戲就是為人民服務,與工人、農民的區別僅是分工的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因而,他們傾注的是真情實感,絕對沒有忽悠觀眾的假唱,更不會有假唱穿幫後的尷尬。儘管男旦嗓音難掩沙啞,沒有女聲那麼清麗,但由於感情真摯,同樣動人心弦。我至今依稀記得,《百日緣》中飾演張七女的關嘯彬一段「血書泣別」,曾令多少人潸然淚下!因此,作為精神享受或情感抒發,無論田間地頭、工廠車間,還是港口碼頭,很多人(其中不乏文盲)都愛在勞作時情不自禁地哼上兩句,「拜上了董郎夫莫要心焦,與董郎百日的夫妻已滿了,張七女有身孕夫要記牢……」那哀婉纏綿、撕心裂肺的唱腔,一時傳遍大江南北。

 在我的記憶裡,「新市場」其實更是孩子們趨之若鶩的天堂。哈哈亭裡的哈哈鏡,天井大院的熱鬧場面,雍和廳的武漢雜技,大舞台的循環電影,劇場裡的鏗鏘鑼鼓,舞台上的新奇幕布(背景)、樓上樓下迷宮般四通八達的樓道走廊……哪一樣沒將小把戲們深深迷住?凡是進去了的孩子,沒有一個是自覺自願痛痛快快自己出來的;凡是去玩過一回的小人兒,沒有誰不是眼巴巴盼著再進去的。

 可是,進去一趟談何容易!那價格不菲的門票(記不確切了,換算成今價,大約不低於100元),足以令人卻步。一般工薪家庭,收入微薄,孩子又多,餬口都困難,誰捨得花那「冤枉錢」?尤其我這樣的鄉下窮小子,不要說沒機會進城,即使偶爾逮著那麼一兩次機會,誰敢生此奢望?

 所幸我的伯父伯母就租住在離六渡橋不遠的地方(五碼路保壽巷76號),更「所幸」的是在鞋廠當工人的伯父無兒無女,二老就格外疼愛我這個侄兒。尤其我的伯母,簡直就視我為親生。正因為如此,我才得以在伯母的帶領下,終於在10虛歲的那一年去玩了趟「新市場」。雖然時隔半個多世紀,詳細情況業已十分模糊,但那個興奮,那番新奇,卻至今記憶猶新。

 走進「新市場」後,一切都新奇無比,目不暇接,尤其那哈哈鏡,叫我好生驚訝。原本就長得醜的我,經哈哈鏡變形後,就更令人捧腹了。好看好玩的實在太多,我看不過來,就彷彿無頭蒼蠅似的,樓上樓下到處亂串,一會兒看雜技,一會兒看電影,一會兒瞅劇場,一會兒聽評書……機會難得,直覺得心癢難抓,就像不期掉進寶庫的江洋大盜樣,恨不能一下子將所有寶藏全摟進懷裡。結果當然可想而知,除了一點印象外,啥也沒得到。

 如今說來不免嗟嘆,那時窮人家的孩子,文化娛樂如此飢渴,能不能說明它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們的國家是何等地百廢待興,我們的人民期盼富足又是何等地望眼欲穿?

 後來「文革」期間,雖然多次路過「新市場」,但它已出乎意料地成為「革命造反派」的司令部和「文攻武衛」的大本營,是武漢市最著名的武鬥據點,那些個「封、資、修」的娛樂項目早被「鐵掃帚」請了出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夥腰紮武裝帶、臂帶紅袖章的男女「闖將」。六渡橋那一帶硝煙瀰漫,氣氛異常緊張,冷不丁就有武鬥發生,提起「民眾樂園」,市民們莫不談虎色變,我的伯母就多次告誡說:「冇得事莫到新市場那裡去呵,造反派們在那裡瞎鬧,搞不好,磚頭瓦片就飛到頭上來了的!」如此烏煙瘴氣,危機四伏的環境,人人自危,不要說再抬腿邁進去了,就是多停留一會兒也不免膽怯。

 一九六九年元月,我到遠離故鄉的京山縣「上山下鄉」當知青去了,從此就再沒有去過「民眾樂園」。後來伯母、伯父相繼過世,我也就徹底同「民眾樂園」拜拜了。據說,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經過撥亂反正後,「民眾樂園」曾經中斷的文化活動得以恢復,因而再次成為武漢市的文化活動中心,但還是不是當年那般原汁原味,就不得而知了。

 世事滄桑,「民眾樂園」自然不會例外。這一次的「全面改建」,究竟是重拾人文元素,走修舊如舊的路子,恢復弘揚中華文化的傳統呢,還是「一切向錢看」,重演「文化搭台,經濟唱戲」?毋庸諱言,這還真是個值得拭目以待的大問題呢!

相關新聞
從「走鬼」到「指月」 (圖)
香港藝術節2014搶先看(一) (圖)
歷史與空間:筆架留韻 杜鵑傳情 (圖)
遊蹤:京都福岡之行 (圖)
古典瞬間:追思翁同龢 (圖)
豆棚閒話:王 子 (圖)
畫中有話:請來戳死我 (圖)
百家廊:漢口有個「新市場」 (圖)
琴台客聚:李谷城病逝 (圖)
翠袖乾坤:勢利咖啡
海闊天空:幸福城市馬拉加
生活語絲:王孫的光環
思旋天地:懷舊
淑梅足跡:真命伴侶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