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 國
在中央圖書館閱讀舊日報紙,在微縮影片裡,版面一頁一頁從眼前經過,忽然一個標題吸引我的注意,就是「粵劇會復興嗎?」,看那三份一版的內容,談的就是粵劇式微,如何挽救的問題。
那是一九七八年的報紙,記者訪問了兩個人,一個是伶王新馬師曾,一個是孫寶玲。伶王說,粵劇在那個時代就開始衰落,認為當時港英政府對粵劇的打擊至大。他認為,當時的港英政府不但沒有關心過粵劇,還扼殺了粵劇藝人的生命。比如八和會館多次要求政府撥地興建劇院,作為永久性的演出場地,但當局一直充耳不聞,所以缺乏場地演出的責任,主要歸咎於政府。
寶玲姐談到挽救粵劇的辦法時說,編劇者需要推陳出新,而且須獲得知識分子介入。她認為,演劇時間過長,減少觀眾的興趣;欺場爆肚搶戲,令觀眾產生不滿。這些都是粵劇觀眾逐漸流失的原因。
現在,粵劇有沒有永久表演場地?新光戲院雖然續約了,但約滿後又如何?現在,粵劇在香港有李居明先生創作新劇,但一個人的力量足夠嗎?而粵劇有無可能縮短演出時間呢?比如好像電影那樣,只有兩個小時不到的長短?如何可以壓縮得更短?可以借助科技嗎?
如果更多人參與思考這些問題,如果政府也有部門來思考粵劇如何振興的問題,已經過世多年的伶王新馬師曾和寶玲姐,就會感到安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