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麥積山石窟
新華社電 在一個空間狹小的石窟內,周鋼小心翼翼地用針筒把特製的泥漿注入一尊泥塑菩薩的手腕裂縫,他的每一個修復細節都被旁邊的同事李亮用電腦記錄了下來。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保護研究室主任馬千說,修復是細工慢活,要完成127窟所有壁畫和塑像的保護修復,還得一年左右時間。
作為絲綢之路上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位於甘肅天水的麥積山石窟因形似農家麥垛而得名,在近百米高的山崖峭壁上,從十六國後秦時開窟造像,歷經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歷代開鑿和修繕不斷,現存佛教窟龕190多個,泥塑石雕、石胎泥塑7200餘身,壁畫1000多平方米。麥積山石窟融合了古代印度、西域和中國傳統的藝術形式,同敦煌莫高窟、河南龍門石窟、山西雲岡石窟一起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
長期以來,中國對壁畫塑像的保護一直沒有間斷,自從麥積山石窟成為絲綢之路申報世界遺產的備選遺產點後,這一工作進一步得到加強。
絲綢之路沿線歷史文化遺存豐富,將絲綢之路相關的遺產地整合在一起,2006年8月,世界遺產中心組織中國和中亞5國文物部門在新疆召開協調會,正式啟動了絲綢之路跨國「申遺」工作。
今年1月,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三國「絲綢之路:起始段與天山廊道的路網」項目「申遺」文本已正式報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於2014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甘肅省文物局副局長馬玉萍說,甘肅目前的5處「申遺」備選點各具特色,其中麥積山石窟被譽為「東方雕塑館」,炳靈寺石窟保存有中國最早的石窟題記,鎖陽城遺址是漢至明代的交通樞紐和軍事重鎮,懸泉置遺址是絲綢之路迄今發現的唯一驛站,玉門關遺址是漢晉時期西域通往中原的第一門戶。
馬玉萍說,為保護這些重要而不可替代的文化遺產,從啟動絲綢之路聯合「申遺」至今,甘肅已實施了19項重點文物保護項目,每處備選遺產點保護水準、管理能力和環境條件都得到了從未有過的改善,也得到了公眾的廣泛關注。
日前由新華通訊社主辦,甘肅省文物局承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文物報、敦煌研究院協辦的「真愛敦煌」——關注世界遺產大型公益行動在麥積山石窟啟程,通過採訪報道促進世界遺產保護和文化傳承理念的傳播。
「從文物本體保護到環境整治,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為了不影響麥積山石窟整體風貌,就連原來山下的部分辦公場所都拆除了。」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所長花平寧向記者介紹,麥積山石窟保護規劃已公佈實施,崖體加固、滲水處理和洞窟的病害調查已經完成,重點洞窟的壁畫、塑像保護及數字化工作進展順利,與日本築波大學聯合開展的環境調查也已經完成。
「涉及文物本體的崖體加固、棧道改造、風沙防護和安防工程今年1月已經建成並通過了專家驗收,為莫高窟的精美壁畫和彩塑的保護,罩上了全面的保護網。」敦煌研究院院長樊錦詩說,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工程是莫高窟保護史上規模最大、涉及面最廣的一項綜合性保護利用工程,2008年啟動建設以來,目前投入已超過3億元,最後一個子項目遊客服務中心有望今年10月完工,屆時莫高窟管理和開放將翻開新的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