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專業人士協會副主席及資深測量師 陳東岳
本港人口老化,房屋協會推出筲箕灣南安街「長幼共融」項目,在同一座大廈內融合了私人住宅及長者屋的設計,項目出售逾二百個單位,低層特別設計了六十個擁有無障礙設施的長者單位,供買家優先租用。這是首次見到的新概念,是考慮到長者生活上的需要,兼且現代家庭中長者與年青一代「相見好、同住難,這種設計既方便彼此樓上樓下互相照應,又不怕因同住一屋過於接近,生活上的不協調而產生矛盾。
房協這一項新嘗試,與另外兩個發展中的項目,包括北角丹拿山及天水圍濕地公園路等,都是專門為應付長者住屋需要而設計及發展的,這是市場上芸芸眾多發展項目中較特別的發展路線,能夠做到以人為本,從人口高齡化,普羅家庭部分成員踏入長者階段的需要去作具體研究,從而設計出相對適應的樓盤。
長期投資但回報率卻未必高
敢於作這些新嘗試,對房協這個半公營房屋機構來說,除了證明她不是只會墨守成規之外,亦說明她的項目不是和私人發展商競爭。長者屋尤其是以長線出租方式經營,由於屬長期投資但回報率卻未必高,假如由私人發展商投資角度去考慮,純粹在商言商,未必划算,但今次由房協做先驅,如果實驗獲得成功,日後必招徠發展商效法,於是市場上便會有更多類似「長幼共融」長者屋供應。
從房協披露的訊息,南安街預留6層低層的60個單位作長者屋,供樓上住宅單位的買家優先租用,細單位只接受六十歲以上一至二人長者入住,這些單位具備無障礙設施。長者一般行動較遲緩,部分人士出入或要以輪椅代步,長者單位設置在低層就是既方便長者出入,亦方面遇事時做救援工作,另外,為適應輪椅使用者,在大廈建築上要預先作無障礙設計,包括電梯、升降台、斜道、加闊走廊及大堂、室內亦要加闊門框及廁所浴室等,除了要符合相關法例要求外,設計師還需花心思在使用者的具體細節上,比如長者單位面積不大,室內應否盡量少甚至不設間隔以減少障礙,每戶預設救命鐘連繫等。
據悉南安街「長幼共融」項目的住宅最快兩個月後推出發售,定價或會參考鄰區西灣河私樓包括嘉亨灣的成交價。有人認為是子女買樓住樓上,父母租住樓下。筆者不否定這種可能,但認為更大的可能是,父母出資買樓,但因為低層長者屋設計較迎合長者需要,父母自己選擇住樓下,讓出樓上單位給子女家庭居住,筆者認識不少有這種想法的家長,自己節衣縮食,用畢生積蓄幫助子女置業,有這種想法而付諸實行的家長為數不少。
目前市場上,專誠為迎合長者需要而設計的私人住宅不多,五十年代嬰兒潮出生人士,至今已是六十歲左右,兼且香港人愈來愈長壽,家境較寬裕者,有能力去買或租類似房協南安街項目的住宅。反過來說,較貧窮人士,惟有依賴公共房屋去滿足其需要,相信房委在公屋方面會預留若干數量的長者屋單位,而這些單位在設計上亦引入無障礙設施。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