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李樹甘 洪子軒
早前堆填區的撥款申請被中止辯論,讓各方有空間去思考處理都市固體廢物(下文簡稱「廢物」)的環保政策規劃方向。面對著三個堆填區快將飽和,而都市固體廢物增長率未見穩定下跌的趨勢,除了堆填,要另覓方法是遲早的事。在撥款申請被中止辯論後,環保署有意透過支持回收業的發展來紓緩廢物過多的問題,此舉亦有其意義所在,但在加強廢物回收程序的同時,可否考慮多一步,發展廢物加工?
根據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的2011 Facts and Figures報告,固體廢物管理大致上可以分為「源頭減廢或重用」、「回收」、「焚化作能源回收」、「堆填」四種方法,其中,最可取的是「源頭減廢或重用」;而最不可取的是「堆填」。以上方法中的「回收」可包括「分類」及「加工」。
在堆填區的撥款申請被中止辯論後,環保署把焦點由「堆填」轉向「回收」,提出多設回收站和以土地支援回收業的方案。此舉或能方便市民及工商界把廢物分類,提高回收速度及數量,但經回收及處理的廢物最終又何去何從?如果它們難以被送往再造或加工工場,最後難免會被囤積起來,甚至送往堆填區,造成資源浪費。加上,本年二月開始,內地收緊對「洋垃圾」的檢測限制,規定一些未經加工的國外垃圾不准進口內地,令不少廢物滯留在港,對回收業界及堆填區均造成一定壓力。
政府鼓勵回收業的發展,減少廢物堆填,增加社會效益,是值得支持的。尤其是強化回收網路、增大屋h分類回收箱的體積、種類和設回收站等。可是,回收業在市場上早已出現,此舉只會加速回收速度及數量,未能確保固體廢物最終能被再造。此外,回收業現在面對的是廢物出口、缺乏用地及機械的問題,因此資源上的分配或可調整一下。
政府有必要提供多方面協助
以香港地價高昂、地少人多、缺乏相關技術的情況下,要設置再造工廠確有難度,但面對廢物過多的情況,政府或者可以考慮如何減低廢物加工(如把塑膠清洗及切粒)、運輸等費用,使更多被回收的廢物能被轉化為有用的「再生料」。政府可向本土環保公司提供貸款及土地、引入加工技術及機械,令回收及分類後的廢物成為優質或低廉的「再生料」,提高其出口競爭力,從而使它們較易銷售往內地及其他地方,以生產成最終貨品。長遠而言,這也可以提高香港產業的多元性及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
當廢物較易被出口,「回收」這中介的行業自然會進一步發展,起初可能要由政府推動,補貼環保公司或社會企業以合理價格回收已分類及作初步加工(如被妥善清洗)的廢物。這一方面可以降低分類及加工的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令廢物生產者意識到被分類的廢物有利可圖,漸漸自然會自行把廢物分類、加工並出售。同時,政府也可徵收相若的固體廢物處理費,以避免廢物生產者為賺取回收費而故意產生更多廢物。長遠而言,只要再生料較易被出口,「回收」、「分類」、「加工」自然會漸漸由市場主導。
堆填區在不久的將來會用盡,政府加強廢物回收的力度對長遠的廢物處理有一定的作用,但當下危急之勢,保護「廢物加工」這初生工業,讓廢物能變回有用的再生料,提高其出口競爭力,或者較為可取,因此,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在支持回收活動的同時,亦可先考慮強化加工工序,令廢物可變回有用資產,而非被堆填的垃圾。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