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林奮強辭任行會公職後,會繼續推動社會把握2010年至2014年這「黃金五年」。《港人講地》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被指涉「偷步賣樓」的原行政會議成員林奮強,經廉政公署調查還其清白後宣布辭去行會一職。林奮強日前在接受《港人講地》訪問時透露,他辭任行會公職後,會繼續專注走「以知識改變世界」的路,希望說服大家用最開放態度,把握2010年至2014年這「黃金五年」。他認為,香港必須盡快增加硬件供應和商業配套,以免延誤良機,錯失這個香港難得碰上的再發展機遇。
林奮強放下了投資銀行的高薪厚職,於前年成立非牟利研究機構「香港黃金五十」,為市民提供科學化數據,讓大家可以為香港和自己的未來作出全面和客觀的抉擇,用「無顏色(政治色彩)的知識」改變世界。
通脹令市民不覺經濟好
他在《港人講地》的訪問中指出,他提出的「黃金五年」的首三年,即2010年至2012年的各項數據都顯示,香港的經濟步入了「第二春」,而過去幾年,領綜援人數及失業人數都是歷史上最低的紀錄,惟由於發展配套,包括硬件和商業用地都未有增加供應配合,結果令不少市民完全感受不到「黃金五年」的好處,「主要原因是通脹令市民覺得生活百上加斤」。
林奮強續說,香港95%就業人口從事服務業或相關行業,比例比其他國家及地區為高,而賺取外匯是服務業持續增長的唯一途徑,服務業的特質就是要吸引顧客到訪,故香港必須增加設施和配套迎接遊客:「零售額去年增加63%,但零售樓面面積就只增加1%。在外國如此成績,好自然是多開幾間分店,但香港因為已經無空置舖位,業主理所當然加租,最後引發通脹。」
他直言,先不要計算港元貶值和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單是加租已經令香港市民吃不消,也是目前社會最不公義之處:「通脹對退休人士影響最大,令他們過去幾年的退休金大減40%,令部分長者被迫『執紙皮』維生。」香港為今之計是盡快增加硬件供應和商業配套,否則只會延誤良機,同時令服務業的基層和前線員工失去自力更生和改善環境的機會。
香港價值毋懼被「溝淡」
被問及香港近年冒起的「拒中」和「閉關鎖港」思潮,林奮強指出,香港一直是「移民城市」,四成市民並非在港出生,但他們來到香港後又反對外人來港,並認為香港多年來都扮演價值觀及文化輸出者的角色,過去10多年,有80萬內地人到香港定居,從沒證據顯示香港價值被「溝淡」,呼籲香港人要有信心:「內地人來到香港後,學了好的制度和習慣,自然會帶回內地,感化其他內地人。香港一向如此,因何現在卻懷疑自己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