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六十一蕃臣石像
六十一蕃臣像,也稱「賓王像」,在乾陵朱雀門外的東西兩側,有兩組石人群像,西側32尊,東側29尊,這61尊石像與真人身高相仿,裝束卻各不相同,有袍服束腰的,有翻領緊袖的,有披髮左衽的,但全部雙足並立,兩手前拱,整齊恭敬地排列於陵前。過去,許多人認為他們是參加唐高宗葬禮的外國首領或客使,但經過多年考證發現,這些石像大約建成於武則天去世後,是唐中宗倣傚高宗為「闡揚先帝徽烈」在昭陵刻立蕃酋石像的做法,於景龍初年(707—708)在乾陵立的蕃臣石像,其目的同樣為了闡揚唐高宗和武則天的「徽烈」。立這些石像,目的在於弘揚唐高宗和武則天統治時期國力的空前強大,顯示周邊少數民族與唐的頻繁往來和交流,更重要的是闡明大唐「萬邦和諧」的統領思想。
石像為何無頭,是乾陵最大的謎團之一。其中最主要的說法是,這些石像的頭是被明朝的百姓砍掉的。據說,明朝初期,有個外國使節到乾陵遊玩,發現自己的祖先竟然被立在這裡給唐朝的皇帝守陵。他覺得既有損國格,也有辱於人格,便想把這些石像給毀了。但是他又怕引起當地民眾的不滿,於是便心生一計。每天晚上,他就跑到乾陵附近的莊稼裡踐踏,然後第二天說是石像幹的,石像成精了。要想保護莊稼就必須把這些石像消滅掉,砍掉它們的腦袋。當地群眾信以為真,一氣之下便把這些石像的腦袋給砸掉了。這是傳說,不足為據。歷史及考古學家大多認為可能是自然災害造成了石像無頭。資料記載,明嘉靖年間陝西華縣一帶發生了一次震級達8級以上的大地震,地震造成80多萬人喪生。乾陵距華縣只有100多公里,因此乾陵也可能在這次地震中遭受了巨大劫難,石人倒地,而頸部最細,最易折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