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片中老兵張國安的黃埔同學會會員證
香港城市大學副教授林少陽,曾經留學日本,是本港目前鳳毛麟角的日本近現代學術史、思想史研究者。看過《老兵》的他,對於該片創製人員的思考、視角以及奉獻精神,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認為這是一種在當代多元、開放的文化時代格局下,以平民視角為突破口的一次「歷史敘述」的嘗試。
林少陽認為,「歷史敘述」必須是多元的,不能為單一話語專斷,正如清朝大史學家章學誠所言:「有天下之史,有一國之史,有一家之史,有一人之史。」歷史有著重要的傳承功能。歷史敘述的主體也必須是多元化的,老兵們的口述史令他們自己成為敘述主體,他們的口述記錄,提供了將他們的經歷和所感歷史化的契機,而他們作為歷史的親歷者,其歷史事實長期處於隱沒之中。而當年對日抗戰的見證者,隨著時間的流逝,已經漸漸故去、消逝。對於那場耗盡了全國全民心血的戰爭,中國人的概念很多時候是從教科書的歷史敘述中得來的。其實這多少也是「歷史敘述」多元性、歷史敘述主體性的不足。
林少陽提及,在日本,也有許多左翼人士、中日友好人士進行日本老兵的口述史記錄。其目的、意義都是相類似的,都有抗衡單一的、甚至是右翼保守派的歷史敘述,因此,這些口述史的學術、倫理的意義,不可小覷。他尤其強調,中日都必須面對歷史,才有真正的未來。
因此,林少陽覺得,《老兵》這部片子,在器材極為簡易的情況下,從老兵和志願者這兩個角度,重新詮釋出當年那場衛國抗戰的歷史記憶與意義,讓數十年前的歲月不再是書本的文字或者符號,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地方。他認為,一個國家的歷史,是由不同區域的歷史、不同人的個人歷史組成的,國史從來不能夠是空洞無物的,尤其不能以「國」去民、以「國」去人。尤其,他表示樂見年輕一代以高度的公共意識,以一己微薄之力發起這一老兵口述史行動。
他強調,歷史敘述的最高之處在於其倫理的價值。中國乃文史大國,正與此有關。史只有訴諸語言,方可成為史,只有記錄,方可抗衡時間的消逝。史,永遠都意味見證,而見證是為審判而存在的。所以才有偽史,偽飾。輕者偽飾,重者,無非是偽證。中國乃史之大國,也正在於此倫理價值。司馬遷不畏強權、寫下不朽《史記》之凜然動力。林少陽說,《老兵》的歷史敘述,也正在於為歷史提供寶貴的見證,而他們所見證的,不僅是侵略者,也有勝利後他們作為小人物的經歷體認。
林少陽特別指出,對日抗戰是極為慘烈和悲壯的,但中國以往的所謂「抗日神劇」,許多確實不夠嚴肅,甚至有商業化之虞,這實質上是對歷史的一種不尊敬。他始終覺得,健康、正確的影視文化,應當對歷史有一份承擔。也是在這個意義上,他認為口述史在學術上有著其重要的史料價值。
看了《老兵》,林少陽教授對該片主創人員、片中的志願者倍加讚揚。他認為,政府或者社會機構,應當將更多的資金、資源,投放給中國青年人,以記錄多元的、有血有肉的歷史敘述;是老兵,讓中國人今日能夠安享和平的生活,是關愛老兵的志願者以及《老兵》的主創人員,讓這段不可以被忘卻的記憶得以延續。「這些拍攝者,是令人驕傲的青年一代,是歷史敘述主體及視角的多元化、歷史敘述微觀化的代表,看到這樣的片子,很欣慰,」林少陽教授如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