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龐寶林建議,本港的基金投資者可以趁此時換馬。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周紹基)根據理柏數據,本季度以來有接近34億美元的資金,流入投資於歐洲股市的美國基金中。東驥基金董事總經理龐寶林建議,本港的基金投資者可以趁此時換馬,首選成熟市場的中小型企業或個別行業基金,次選是「低撈」北亞地區的股票基金,至於債券及資源類基金就暫不宜沾手。另外,本港的樓市有壓力,內地經濟相信能保持平穩,資金大量撤走的機會不大,這點從港匯一直保持強勢便可知曉。
首選歐美市場 中小企更佳
他說:「目前美股尚算高位,預期道指可跌穿14,800點,若指數進一步偏向14,400點的話,可投資20%至30%的資金到美股,當中最為看好科技股表現。」此外,生物科技、健康護理、金融及地產行業的基金,都是理想投資項目,而相對於大型股,中小企的回報會更佳。
「歐洲方面可留意德國及北歐市場,同樣投入20至30%的資金,相對於美股,歐股更屬『剛起步』,而中小企業基金同樣優於大型股。」他舉例指,泛歐指數7月份上升約7%,但個別基金公司的歐洲中小企基金,7月回報高達30%。
酌量投港台韓等市場
「剩下的資金中,可以調撥10%到日本股市,同樣以中小企為目標,普遍來說,中小企基金回報比日經平均指數高一至兩倍。」他續指,韓國、台灣及本港這些偏北的亞洲地區,都可以酌量投資,尤其以經過大跌的韓股最佳。至於內地市場,他認為這是新興市場的奇葩,首先人民幣匯價企穩,經濟也沒出現亂子,在歐美相繼復甦下,有利內地出口逐漸回升,對當地經濟的復甦有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