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紅白藍330開幕時,獲張建宗到賀。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聶曉輝)不少社福團體近年開始營辦社企,為弱勢社群創造就業及培訓機會,但商場如戰場,若經營不善,最終亦「無得留低」。新生精神康復會社會企業總經理黃素娟接受本報訪問時認為「社企要成功,便要有可持續發展的策略,並要建立一個好的品牌」。她亦指出,社企難與大企業比擬,切忌過度膨脹,否則隨時陷入財政危機。
「紅白藍」產品闢新出路
早於1994年,新生精神康復會便於屯門建生h營運社企「建生菜檔」,但隨著該區人口老化及人流減少,已於2000年結業。該會現時共有21間社會企業,涉及餐飲、零售、清潔、物業管理、直銷業務及生態旅遊等範疇,單在過去1年便結束了2間蝕本的社企,又另開2間社企,其中位於旺角花墟的「紅白藍330」,售賣港人熟識的紅白藍膠袋物料所製的產品,為社企成功開闢一條新出路。
黃素娟指出,社企面對的最大困難,便是租金,大坑一間售賣有機蔬菜的店子,今年便被大幅加租52%,「不過,加租後的金額在同區仍不算高,雖然該店目前仍在蝕錢,但有助建立我們有機食品品牌,會再放多一點時間觀察」。
缺議價能力常入貴貨
營運社企,除了面對租金這個大難題以外,亦處處受到掣肘。「社企規模太小,沒有議價能力,有時入貨價比超市售賣的還要高,經營成本較一般企業為高」,黃素娟又謂,該會社企項目聘用的半數員工為精神病康復者,其餘的除了應付日常業務外,更要兼任培訓導師,未必人人都願意入職,故投放於人力上的資源亦要更多。
面對現實的商業社會,黃素娟認為經營社企一定要反應快,「就像我們曾在南昌港鐵站經營新生農舍,但自柯士甸站通車後,南昌站一帶人流大減,便果斷地將之結業」。但她強調,縱然設立一間社企取得成功,該會亦只會繼續穩定發展,不會過度膨脹,「我們不是財雄勢大的企業,大企業開10間店舖蝕4間都不是問題,我們開每一間都要好小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