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葉佩蘭認為,只要投資者適當地控制風險,商品期貨絕對可以成為生財工具。
本港被視為國際級金融中心,但長久以來只靠股票市場獨力支撐,商品發展乏善可陳,與倫敦、紐約等兼具股市、商品和債市的多元金融中心無可比擬。對於去年港交所成功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LME),英皇期貨有限公司營業部總裁葉佩蘭認為,這不僅進一步鞏固本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更可帶動本港其他商品交易機構的發展。不過,她認為如果能將LME交易平台轉移至香港,給香港投資者直接參予買賣,或是在交收方面給予香港投資者更多的優惠,那便可以進一步加速本港商品市場的發展。 ■香港文匯報記者 羅縈韻
葉佩蘭在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本港購入LME後,如能夠以香港為交易基地,建立起一個更強勁的國際商品交易平台,漸漸地更多的商品交易員、甚至投資於商品的基金會開始聚集在香港或亞洲地區,當這地方凝聚了更多商品領域的專才後,最終可以令香港在商品交易界的吸引力大增。「由於內地資本賬未完全開放,不少內地期貨商已選擇落戶香港,透過香港子公司到海外實行商品期貨交易,故相信若LME成功在港發展商品交易平台,假以時日將有助本港吸納更多各地的商品交易人才進駐,從而進一步帶動本港商品市場的發展。」
不過,往後本港能否借助LME振翅高飛,引領香港金融發展開闢新天,業界始終認為,除了靠自身努力外,還需要多方面的配合。葉佩蘭也認為,LME未來發展實在有賴倫敦及中港兩地更多的合作。「LME在倫敦發展多年,具有良好品牌信譽及強勁客戶群,而香港可以提供平台,讓LME接觸更多亞洲投資者,中國內地則擁有龐大的資金,未來三方面必須加強聯繫,以壯大LME發展。」
內地商品需求龐大
縱觀目前內地金融體系的發展情況,葉佩蘭直言:「投資渠道始終較少。就以黃金交易買賣為例,雖然市場上的黃金投資方式多種多樣,有紙黃金、黃金期貨、黃金T+D以及黃金基金等。但紙黃金、黃金期貨、黃金T+D、投資金條、黃金現貨等投資方式的准入門檻較高,將很多普通投資者擋在了門檻之外。」
因此,針對內地商品市場的發展,她認為香港商品交易機構具備優勢。「香港的商品交易員大多富有經驗,對全球商品市場較為熟悉,了解市場的運作及遊戲規則,加上香港交易平台配套設施充足,市場透明度又高;因此,即使交易成本相對較高,內地客戶也寧願選擇香港作為他們的交易平台。」
事實上,內地對商品的需求龐大,且隨著中國公司的擴張和進口更多原材料,他們的對沖需求在過去十年呈大幅增長態勢。葉佩蘭表示,由於人民幣的兌換限制,中國商品交易依然是「封閉」的市場。香港要發展其他投資產品,很需要中國證監會等內地監管機構願意開綠燈,尤其在資金管制上給予更多的放寬。一旦中國對商品需求獲得釋放,中國的商品交易量定將走向全球。
農產品市場表現較優
儘管目前市場普遍認為商品期貨是一種風險極高的投資工具,但葉佩蘭指出,商品期貨投資遠比股票市場更歷史悠久,差不多是最早的投資工具;再者商品期貨投資涉及範圍應該是投資者熟悉而非陌生產品,包括日常生活衣食住行,遠比要了解一家公司內裡的真實情況,更易於掌握。與此同時,相比股票市場,金銀等商品市場始終是國際性的,難由某一兩個大戶操控,遂可以撇除一些人為性的操控因素,只要投資者適當地控制風險,了解商品價格的周期性變動,商品期貨絕對可為投資者「生財」。
至於商品價格的未來走勢,葉佩蘭認為,能源、金屬及工業品價格依然會處於高位反覆狀態,雖有進一步回調的可能性,但大幅下跌的機會較小;相反,農產品表現將會較為突出,原糖、棉花會出現後來居上的趨勢;玉米、小麥、大豆等也會有很大向上走強的機會。總括來說,未來商品走勢農產品市場的表現會優於能源及金屬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