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9月18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亦有可聞:鉸月.打月.射月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9-18]     我要評論

 ■文:戴永夏

 八月十五中秋節,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因時值中秋望日,月亮最大最圓,「十二度圓皆好看,其中最圓是中秋」,因此圓月便成了節日的靈魂和中心。人們以天上月圓象徵人間團圓,盼望「人月雙圓」,於是祭月、拜月、賞月等許多節慶活動都圍繞著圓月展開,圓月成了人們的最愛。

 然而,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在舉國上下多數人盼望中秋月圓的時候,也有些地方的人卻盼望月缺、月破,以至對月亮「採取行動」。他們這些怪異之舉,都與當地的民俗有關。

 在山東西北的臨清一帶,民間流傳著「鉸月亮」的習俗:中秋節這天,家家都剪一個又大又圓的月亮貼在窗上,圓月中有傳說中的嫦娥奔月或石榴、蓮花、牡丹、蝴蝶等。不過這圓月不能久留,必須在當晚鉸破,據說這樣才能驅除貧窮,財運亨通。這風俗,源於一個神話傳說:當年姜太公封神時,被封的眾神都很滿意,唯獨他老婆沒有被封,因而整天牢騷滿腹,哭著鬧著也要當神仙。一天,她又伸手向姜太公「要官」,姜太公聽了心裡很煩,便教訓她說:「你嫁到我家,讓我窮了一輩子。一個婦道人家,整天要名要利,不守婦規,窮嘴窮舌的,簡直是個窮神!」這婆娘一聽,立刻高興得跳了起來,她終於討到「封號」了!於是她就戴著這頂「窮神」的「桂冠」,到處亂竄,自我炫耀。然而她到了哪裡,哪裡就會變窮。百姓對她望而生畏,避之唯恐不及。有人將此事報告了姜太公,姜太公一聽非常氣憤,立即將惹事的老婆找回家,不准她到處亂跑。這婆娘心有不甘,反問姜太公:「那你叫我到哪裡去呢?」姜太公想了想,便給她立了兩條規矩:一怕她使有福的地方變窮,便令她有福的地方不能去;二怕她坑害窮人,又讓她「見破即回」。這規矩立即在民間傳開了,百姓為躲避這「窮神」,便在大門上貼上「福」字,讓她不敢近前;又在中秋節晚上鉸破「圓月」,使她望而卻步,沒法破壞闔家團圓……

 類似這種盼月破的習俗,在有的少數民族中也存在著。居住在我國甘肅、青海一帶的部分土族,就有中秋「打月亮」的風俗。該族人忌諱過中秋節,更不喜歡圓月——因為圓月代表光明(暗喻明朝)。當中秋月圓時,人們就抓一把草木灰向著空中揚去,意在遮住月亮的光輝,以掩其「明」;同時還要痛打「月亮」:家家院子裡放一盆清水,當圓月的倒影出現在盆中時,人們便不停地用小石子擊打,直到那輪圓月被打得「體無完膚」、「殘缺不全」為止,以此發洩對「光明」的不滿。此俗源於明朝。明朝從建國初期便存在著來自北方蒙古的威脅,雙方連年戰爭不斷,而北元蒙古是主要的征討對象。戰爭給各族人民帶來災難,也使跟北元蒙古關係密切的土族百姓深受其害。他們痛恨明朝統治者,痛恨戰爭,盼望天下太平。「打月亮」習俗,正是這一願望的殘留。

 月亮能鉸、能打,還能「射」。如居住在廣西西北部的一個鮮為人知的少數民族——毛南族,至今保留著「射月亮」的習俗。當中秋晚上月亮升起時,毛南人便在涼台上擺一張八仙桌,在桌邊捆一根竹竿,削尖的竹竿頂部插著一個柚子,柚子上又插著三炷香。柚子和香都對著月亮,好像瞄準射擊的大炮(當然是象徵性的)。八仙桌前,還有法童在做請月神降臨的儀式。人們圍在法童身邊,一邊談笑一邊對歌,直至天快亮時方散。毛南人就是通過這種「射月」儀式,來占卜吉凶禍福,祈求生活幸福美滿。

 我國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在《水調歌頭》一詞中寫道:「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其實月圓月缺,都是自然現象,如同人間有悲歡離合一樣不可避免。但是,作為民間的不同習俗,盼月圓也好,盼月破也罷,都反映了人們趨利避害的心理,都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從這種民俗事象的差異中,我們更能看出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信仰多元,以及各民族文化的豐富多彩。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圖)
亦有可聞:鉸月.打月.射月
文藝天地.詩情畫意:趙素仲作品──詩畫人生(十)
文藝天地.手寫板:月如u
文藝天地.豆棚閒話:秋水
百家廊:回老魯院
翠袖乾坤:再見亦是朋友嗎?
天言知玄:動物玄學
琴台客聚:關於楊絳的初戀
生活語絲:學點文學
隨想國:書籍割捨
路地觀察:育兒電影(下)
某某的影像 某某的訴說——鄭穗姿的菲林相機獨白 (圖)
「大畫雲南.回歸自然」藝術周在昆舉行 (圖)
第九屆歐亞電影節在阿拉木圖開幕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