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東華三院馬錦燦紀念小學發展新校舍,屆時可開辦最多八班小一,提供逾200個學額。校長馮育意指,該校致力發展為「英文小學」。 香港文匯報記者鄭伊莎 攝
——料2016年落成 可開八班小一 紓北區負擔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伊莎)跨境學童持續增加,北區學額不足問題擾攘多時。教育局上月將粉嶺36區一幅空置用地批予東華三院馬錦燦紀念小學發展新校舍,該校表示,新校可建36個標準課室,計劃2016年度落成,屆時可開辦最多七八班小一,提供逾200個學額。事實上,根據雙非嬰兒出生數字,未來幾年適齡讀小一的學童繼續增加,至2016年及2017年為最高峰,該校小一大增至8班,有望紓緩北區學額問題。
據政府統計,2010年及2011年分別有約8.9萬及9.5萬名嬰兒出生,當中雙非嬰兒分別有近3.3萬及3.6萬名,屬歷年來最高。有關兒童將於2016年及2017年入讀小一,屬雙非入學高峰期,北區更是首當其衝,因應跨境學童增加,小一學額料將更為緊絀。
校長:較現時校舍大逾3倍
東華三院馬錦燦紀念小學上月獲批粉嶺用地發展新校舍,其佔地面積達7,200平方米,較現時在上水彩園h的校舍大3倍多,設36個標準課室及42個特別室與活動場地。
該校校長馮育意指,新校舍將於2016年度落成後可以開設最多七八班小一,估計能取錄逾200名小一生,遠比現時四五班多。不過,該校未具體提及新校舍是否能趕及於9月新學年使用。
憂「大肚班」佔課室致學額減
就區內學額問題,馮育意指,該校今年舉辦了11場入學簡介會,吸引逾千名家長出席,較去年約500多人大增逾倍,可見需求極大,當中不乏內地家長,「更有內地家長坦言已走訪多區,包括上水、元朗、大埔等,出席了20多間小學簡介會;但仍擔心因學額不足,未能入讀心儀學校」。
北區小學校長會主席陳紹鴻則表示,雖然暫不知道2016年升一跨境學童的數額,但該校能多提供約200個學額是好現象,特別是2017年是雙非學童高峰期,相信該校可以紓緩北區學額不足的問題。但他指出,區內有學校現時於部分年級開辦班數較多,可能出現「大肚班」情況佔去較多課室,若屆時該校「大肚班」仍未畢業,最終能提供學額可能少於200個。另他亦表示,新校舍動工建設需時,未必是否已開始,要審慎觀望學校能否準時落成。
該校現於上水的舊校舍只有24個課室,但不足容納700多名學生,要將視藝室四分三面積分割作課室用。馮育意又表示,學校環境狹窄,令學生需要在走廊踢足球及上敲擊樂課;另因雨天操場未能容納所有學生,下雨天時有學生要撐傘站於操場外圍,非常不便,但相信遷新校舍後將大大改善。
學校發展方面,馬錦燦小學計劃於新校舍特設3個英語學習中心,配合近年加強英語教育政策,包括3年前起聘任3位外籍英語全職教師,鼓勵學生課堂外與老師、校長以英語交流等,以邁向「英文小學」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