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2013年度邵逸夫獎頒獎禮昨晚舉行,主禮的行政長官梁振英(中)與6位得獎學者合照。 劉國權 攝
——解天體磁性旋轉不穩 助手機加速傳「料」 6人獲殊榮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伊莎、任智鵬)「2013年度邵逸夫獎」昨晚舉行頒獎典禮,由行政長官梁振英主禮,向今年6名得獎者分別頒發天文學、生命科學與醫學及數學科學3個領域的獎項。獲獎科學家均為相關範疇的權威,他們各憑卓越的科研成果獲得表揚,包括破解天體物理學中「磁性旋轉不穩定性」之謎、發現與「生物時鐘」周期相關的基因,以及寫下創新「最優統計估計算法」,為現今手提電話通訊、加快影像傳送奠下基礎,為人類及社會發展帶來深遠的貢獻。獎項每個領域得獎者可各獲得100萬美元獎金。
今年為第十周年舉行邵逸夫獎頒獎,已發展成年度國際科學界盛事,廣獲學術界重視。昨典禮除有梁振英主持及向6位得者獎頒獎外,獎項創辦人邵逸夫夫人方逸華、評審會主席及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以及約500位學界及社會知名人士包括教育局局長吳克儉、香港科技大學校長陳繁昌、香港浸會大學校長陳新滋等亦有到場。
楊振寧:科研推社會進步
楊振寧在致辭時表示,科研發明推動人類社會進步,在19世紀開始,X射線、胰島素、盤西尼林等便拯救了不少人類生命;而直至20世紀,物理學、生物科學的發展也促進了人類的生產力、改善其健康及帶來財富。但另一方面,當今不少人類面對的問題也與社會進步發展有關,包括人口急劇增長、資源短缺、環境惡化、傳染病及核子戰爭的威脅等,需要繼續透過創新科研解決上述問題。
「吸積盤」釋現象物理機制
今年獲獎科學家共有6人,包括2人獲平均頒授天文學獎、3人獲平均頒授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及1人獲數學科學獎。其中獲天文學獎的為牛津大學學者史蒂芬.拜爾巴斯和維吉尼亞大學學者約翰.霍利。他們因應天體物理學中,常見於星體形成甚至黑洞成長的「吸積盤」現象,發現了磁性旋轉不穩定性(MRI),成功解釋現象當中的物理機制,更是迄今唯一的合理方案,破解了學界關於天體物理學的重要謎團。
而布蘭戴斯大學榮休教授傑弗理.霍爾、該校學者邁克爾.羅斯巴殊,及洛克菲勒大學學者邁克爾.楊3人,則藉一連串的研究,突破性地揭示生物處理晝夜以及不同時間節律的「生物時鐘」的分子機制,發現與機制有關的基因甚至調節方法,因而獲頒今年邵逸夫獎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另獲數學科學獎的史丹福大學學者大衛.多諾霍,開創了有噪聲情況的最優統計估計算法,又建立了大數據中實現稀疏表示和復原的高效率技巧,對現代數理統計學作出了深遠的貢獻。
傑弗理.霍爾:向果蠅致謝
多位得獎者都有在典禮上發表得獎感受。其中傑弗理.霍爾除感謝共同獲獎的兩位拍檔外,又特別向他們用以進行基因變異實驗,以剖析分子機制的果蠅(Fruit Flies)致謝,「如果沒有牠們,我們就難以進行研究,更遑論達到現有成果了」。而大衛.多諾霍則分享指,現代生活其實都離不開數學,如人們常用的電腦系統、電影技術,當中都涉及數學運算機理,寄語其他正在默默進行數學研究的人於本身領域繼續努力,致力為社會作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