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達智
七月中旬前是內地一應大小比賽交功課時間,亦是時裝設計學院畢業同學最後一次功課大比拼,摩拳擦掌,筆者作為其中幾個比賽評委,與同業坐台下評頭品足,也是一份榮光。
愛參觀年輕同學作品,從中走出自以為是的主觀,細認新一代人另有想法的思維與技巧。有人認為新不如舊,其實誰人不曾經是新人?在另一批前輩的面前曾經予人新不如舊的感慨?然後一步一步踏上新定勝舊的境界。
沒有新血,任何行業或學問都會乾枯老死,而接受新思維及客觀評價作品,給予正面指引或能營造延續。
一個接一個比賽中,因為主席夫人穿了廣州品牌「例外」團隊特別製作的衣服,評委成員都得到相同印象:跟川久保玲及山本耀司的風格也相近了。從側面看,一脈相承的風格延續。
川久保玲,日本著名品牌Comme des Gargons 創辦人及總設計師。時裝精英如Joyce Ma、已故英國時裝破壞分子麥昆Alexander McQueen等等至心儀的時裝創意人,被稱設計師中的設計師絕不為過!十多年前,踏入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不少向懷舊入手取經的設計師已進入向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設計潮流吸收的時期。
上世紀八十年代是時裝精彩段落,是西方時裝界稱為黃金時期的二十年代之後另一重要時段,對當時及後代影響深遠的光源體。曾經,一個年代大概為時十年。過去,老老實實二十年代是二十年代,四十年代是四十年代,踏上六十年代,Beatles、Rock & Roll、迷你裙與 型模Twiggy,變化類型多樣化。但八十年代卻需分為上、中、下旬,一樣的十年出現、發生、創作、面世的東西卻來得既快創新且繁,遺澤將會惠及日後一代接一代新進設計師不斷探求、取經。
取經第一波,上世紀八十年代上旬,時裝世界至大的震動來自日本設計師劃時代的突破。
前因是明治維新開始,日本努力向西方學習,除堅船利炮,殖民主義外還有西方文化,其中包括衣著習慣。這方面中國人也不落後,上世紀二十年代香港及上海中西合璧,如西式外套配長衫、中山裝的通行等等已是東西衣著文化交融的表現。可惜中間戰亂頻繁,中國衣著現代化卻變作西方衣著體系殖民嘉年華。日本也經歷西化佔領,六十年代西方時裝踏入便裝年代,日本也曾照單全收。然而日本人普遍尊敬愛護自己的傳統文化,衣服為其一,一份重要的發展基礎。香港時裝設計本來節節上升,爾後發展卻難如人意……一般文化媒介狹窄心態、民族認同長期自卑、以數字評估作標準、缺乏文化修養等等皆為失敗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