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9月28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團新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嶺南書畫藝術節廣州開幕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9-2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港人收藏的《十香花圖冊》首次公開展出。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古寧 廣州報道)第三屆嶺南書畫藝術節日前在廣州海珠區十香園紀念館開幕。來自兩岸四地70多位知名藝術家,包括「嶺南畫派」傳人和創始人後人等匯聚一堂,研討嶺南派藝術。藝術節展出40多件有關居巢、居廉的珍稀文獻資料和80多件居巢、居廉書畫精品,其中香港私人藏品《十香花圖冊》等屬首次公開展出。

《十香花圖冊》首亮相

 嶺南書畫藝術節始於2007年,每3年一屆。藝術節不僅在海內外產生巨大影響,也對研究「嶺南畫派」歷史、凝聚「嶺南畫派」傳人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尤其是「嶺南畫派」發源地的廣州市海珠區的十香園紀念館,如今已成為海內外公認的「嶺南畫派」祖庭。

 瑤溪二十四景是晚清到民國時期河南(今海珠區)瑤溪沿岸及其附近的24處遊覽景點,曾以山清水秀的自然風光和素妝雅樸的田園景貌而吸引遊人逸士和騷人墨客的青睞。早在1914年,廣東名家崔芹曾繪過「瑤溪二十四景」冊,相隔近百年,藝術節組委會邀請了歐豪年、黎明、劉斯奮等52位書畫名家以海珠區古瑤溪人文歷史景觀為內容聯袂創作。

 藝術節開幕現場,長達60米的「瑤溪二十四景」書畫長卷正式與觀眾見面。專家指,該長卷採取一書一畫的形式創作,意在重新詮釋「嶺南畫派」精髓,深入解析「嶺南畫派」產生的地理和人文淵源,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隨著城市發展和自然變遷,古瑤溪二十四景遺跡除「石馬崗」、「待月橋」、「合流津」三處外,其餘現皆已不存。因此這件再現歷史的作品,堪稱「當代嶺南畫壇的《富春山居圖》」。

相關新聞
新華集團國慶音樂會首演 (2013-09-28) (圖)
資訊科技界國慶晚宴 (2013-09-28) (圖)
九西各界歌舞雜技賀國慶 (2013-09-28) (圖)
楊釗擬投資成都青羊區 (2013-09-28) (圖)
中聯重科副總裁訪本報 (2013-09-28) (圖)
嶺南書畫藝術節廣州開幕 (2013-09-28) (圖)
廣東社總國慶酒會冠蓋雲集 (2013-09-27) (圖)
荃灣各界國慶聯歡 筵開40席 (2013-09-27) (圖)
新聞界歡聚賀國慶 (2013-09-27) (圖)
何志平聯國論壇談可持續發展 (2013-09-27)
唐英年訪贛州晤冷新生 (2013-09-27)
潮僑工商膠聯總捐25萬賑災 (2013-09-27) (圖)
140社福機構合辦國慶酒會 (2013-09-26) (圖)
灣仔各界逾600人國慶聯歡 (2013-09-26) (圖)
五金商總理監事就職聯歡 (2013-09-26) (圖)
龍總升旗禮賀國慶 (2013-09-26) (圖)
本溪道教文化論壇 學者雲集 (2013-09-26) (圖)
何鴻毅獲卑詩勳章 表彰行善 (2013-09-26) (圖)
港島各界文藝晚會賀國慶 (2013-09-25) (圖)
邵逸夫捐2億建浙大醫療中心 (2013-09-25)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團新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