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上海自貿區將創造更多發展機遇。新華社
——正視壓力無懼威脅 冀良性競爭達雙贏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涂若奔、方楚茵)上海自貿區總體方案中首次提及容許區內人民幣全面自由兌換,加上其他諸多金融領域開放程度亦比預期高,有分析擔憂此舉會動搖本港的離岸人民幣中心及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但本港財金界人士普遍認為,香港仍具備制度方面的優勢,上海短期內難以形成實際威脅。且內地經濟總量日趨龐大,需要市場提供更多、更成熟的金融服務,足以容納兩大金融中心並存,香港可與上海探討就金融業務分工合作的可能性,力爭實現「雙贏」。
中信銀行(國際)首席經濟師兼研究部總經理廖群昨接受本報訪問時預料,自貿區將會逐步實施人民幣自由兌換及利率市場化,以實際行動顯示「上海也要做人民幣離岸業務」,無可避免將會分流本港的離岸業務,形成競爭關係。
中國可容兩大金融中心並存
但廖群指出,國務院昨日公布的方案「仍然只是個方向,(涉及人民幣自由兌換部分的)細則沒出來」,且上海是在保稅區的基礎上打造自貿區,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均需要時間建設,「就像前海,掛牌兩年了,人民幣業務仍然相當有限」,故認為自貿區短期內不會對香港有實質威脅。
廖群並表示,2020年內地的經濟總量將翻一番,有望超過美國,屆時完全足以容納兩大金融中心並存的格局。香港的優勢在於規章制度完善、人民幣已經自由兌換,加上連接世界和海外的能力仍領先上海,未來應繼續保住「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的地位,設法將腹地擴大至整個泛珠三角,並與上海探討就金融業務分工合作的可能性,力爭實現「雙贏」。
香港具備規章制度完善優勢
滙豐亞太區行政總裁王冬勝表示歡迎上海自貿區的總體方案,指這體現內地經濟日漸成熟的趨勢,亦將開啟金融改革的新階段,強調自貿區並不構成「零和遊戲」,反而將創造更多發展機遇、更巨大及多樣化的資金池,將令香港受惠,不擔心雙方會惡性競爭。他相信內地金融市場進一步開放,將在產品創新、企業融資及投資等領域,為外資銀行提供新的發展機遇,該行亦期待參與該區的試點業務。
而瑞安集團主席羅康瑞則認為,上海自由貿易區長遠對香港一定有影響,人民幣在上海可自由兌換後,外資毋須經香港,可以直接將總部設在內地,對香港一定有壓力。若香港在金融方面停滯不前,一定被上海超越。不過,香港目前在金融及法治方面仍然有優勢,未來應爭取在上海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前,多發揮人民幣離岸中心的角色,有競爭才有進步。
對各離岸人幣市場影響正面
銀行公會主席洪丕正指出,銀公對自貿區表示歡迎,並期待更多細節的公佈。自貿區對內地對外開放、金融改革及人民幣國際化有牽頭作用,期望內地可落實存貸利率市場化。對於中資及外資銀行在自貿區發展是否存在差異,他認為整體條例及框架大致相同,中外資銀行同樣可參與離岸人民幣業務,協助金融改革及人民幣國際化,促使人民幣應用量增加,對各個離岸人民幣市場有正面幫助。
恒生銀行執行董事兼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業務主管馮孝忠在另一場合指出,自貿區方案的精神及原則吸引,自貿區將成為資本帳兌換、跨境資金使用及利率自由化的試驗場,商機龐大,相信於內地較有規模的港銀均感興趣。他又認為,上海未會威脅本港,因香港作為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將受惠於人民幣使用量增加。
有「末日博士」之稱的麥嘉華也表示,上海自貿區屬試驗性質,作為測試利率自由化能否推行的場地,若試驗成功,估計試點範圍或擴展至全國,預計最終人民幣可達致自由兌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