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家豪教授 香港教育學院協理副校長
剛發表的2012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顯示,即使近年港府短期性措施有助緩解貧窮情況,但在深入分析貧窮線下的貧窮指標以及貧窮住戶/人口的社會經濟特徵前,適宜先就政策介入前後的住戶收入分布作出初步了解。過去數年勞工市場表現較好,加上實施最低工資後,基層就業收入錄得可觀增長:在2012年政策介入前後的貧窮人口和貧窮率分別為介入前131萬及19.6%跌至介入後的102萬及15.2%。這種跌勢說明有關政策奏效。但報告亦指出即使整體貧窮情況有改善,但部分因非從事經濟活動的貧窮住戶數目及人口跟隨人口結構轉變增加而抵銷。報告又指出在2012年恆常現金政策介入後,貧窮線下本港仍有40.3萬住戶,共101.78萬貧窮人口,他們具備以下特點:
一、多沒有工作(近六成);二、住戶人數少(近六成);三、長者比例高(約三成);四、多領取綜援或居住公屋。
兒童扶貧成效收窄值得留意
報告又指出政府恆常現金政策於兒童方面的扶貧成效有所收窄,「脫貧」的人數由2009年的6.13萬人下降至2012年的4.48萬人,同期間貧窮率的減幅由5.5個百分點降低至4.3個百分點,情況值得關注。此外,在過去4年間,即使「脫貧」長者人數有所增加(由8.36萬人增至9.12萬人)貧窮率的減幅大致相若,約為10個百分點。針對上述情況,政府應採取針對性政策來協助不同貧窮層脫貧。
對於兒童貧窮方面,我們認為最有效就是增加有關貧窮家庭照顧較年幼兒童的相關現金津貼,比如書簿津貼、交通津貼、課外活動及興趣班的現金資助,希望藉此幫助這些貧困兒童受惠於額外資源,改善他們學習及增強其社交能力。過去政府成立兒童發展基金幫助有關貧困兒童,如今面對貧困兒童問題時,政府必須採取更積極扶貧措施,如上述提倡不同現金津貼,及至特別為這批兒童創造不同娛樂及社交機會,將使他們自信心及人生閱歷有所提升。投資青年兒童發展,有利增強本港長遠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