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去年發生美容療程事故後,當局訂立一套機制進行投訴信息分析,但衛生署對醫護「學會」的運作及發展情況一無所知,被申訴專員批評。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郭兆東)申訴專員公署發現本港新興醫護療程人員服務未達標準,導致市民健康受損事件時有發生,故主動調查現行監管機制是否足夠。調查報告發現,衛生署沒有有效機制監察不受規管醫護人員服務水平,蒐集的投訴資料亦不完整及足夠,甚至對醫護「學會」運作及發展情況一無所知,向衛生署提出多項改善建議,包括衛生署加強與執法機構及學會聯繫,考慮為不受法定規管的學會提供指引,跟進涉及不受規管的醫護人員醫療失當個案等。衛生署接納各項建議,並承諾會採取適當的跟進行動。
鑑於本港近年發生多宗美容院提供不當療程事件,申訴專員主動調查現行監管機制是否足夠。調查報告指出,衛生署採取風險評估方法,決定應否將某類醫護專業納入法定規管範圍;而目前本港約有8.7萬名分屬13類醫護專業人員須受法定規管,另有15類醫護專業在「學會為本」註冊制度下,毋須受法定規管,只須向學會登記便可獲會員資格,當中部分只要是有興趣者便可登記。
衛生署解釋指,過度規管會窒礙醫護專業界發展及阻礙市場競爭,加上普通法下,所有醫護人員需對其病人承擔護理責任,故相信現有法例已足夠保障市民免受一般醫療失誤所影響。
報告抨衛署「收料」不足
但報告發現,衛生署目前沒有任何有效機制,監察不受規管醫護人員的服務水平,以及檢討法定規管的需要。對於不受規管的醫護人員投訴,衛生署未有備存聽力學家、足病診療師、教育心理學家及義肢矯形師等6類醫護專業,亦不包括在私營機構工作的人員,故報告認為署方蒐集的資料既不完整亦不足夠。
報告又指,即使衛生署與消委會已在去年發生美容院不當療程事故後,訂立一套機制進行投訴信息分析,但署方沒有主動向各不受規管的醫護學會索取投訴統計數據,似乎對他們的運作及發展情況一無所知。
申訴專員黎年昨日批評,衛生署過分依賴個別學會的自我監管,儘管署方可藉著法定監管制度監管合資格醫護人員,但現時並非所有醫護專業均須受政府監管,部分甚至不宜以法例規管。他續稱,加上《輔助醫療業條例》自1980年訂立以來從未檢討,希望衛生署能時刻保持警覺,避免為市民帶來風險。
促蒐投訴數據評析風險
為保障市民安全,公署建議衛生署蒐集相關投訴統計數據,並定期進行風險評估和分析,同時加強與執法機構及學會聯繫,考慮為不受法定規管的學會提供指引,跟進涉及不受規管的醫護人員醫療失當個案,及定期審研相關投訴數據。衛生署發言人回應報告表示,接納各項建議並承諾會採取適當的跟進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