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捷豐集團董事長姚征表示,持有的自貿區地皮將建造公司新總部及商辦綜合樓等。孔雯瓊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方楚茵)打從自貿區掛牌,前來打探人潮從未少過,在人頭湧湧的管委會大樓旁,偏偏空着一塊土地,圍板內地基工程早打好,地面樓層正待施工,該項目的擁有者為香港捷豐集團兼其投資浦東的全資附屬公司振豐(上海)。「早於90年代初,時任浦東新區委員會主任趙啟正委派副主任李佳能來港招商到浦東發展,來找的第一個就是我!」30多年前來港發展,本身是老上海的香港捷豐集團董事長姚征滿臉興奮地說。
浦東滯後 鄧小平曾遺憾
自貿區掛牌,姚征的興奮不亞於任何人。只因「當年外高橋還是個滯後發展區」,卻因老市長汪道涵親自邀集香港規劃測量師到滬考察,現任特首梁振英亦在其中。姚征為着一份鄉情,也看到一份商機,決定以千萬美元註冊振豐(上海)進駐浦東,與市糧食局於黃埔江畔合資建成浦東第一幢外銷商品房綜合樓,更獲老市長親筆題名為良豐大廈,不覺已經廿多年。
由港口空地發展至炙手可熱的自貿區,對於這塊28平方公里的土地,這位被譽為浦東老開發的港商多番提到自己「感恩卻也感慨」,感恩,作為參與推動者不言而喻;感慨的是發展來得有點遲了。因當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綠了粵地一帶,令深圳冒起,浦東於1992年早設管委會,又有保稅區,發展卻未如前者,「就連鄧小平當年亦不無遺憾!」姚征感慨。
地基打好 擬斥數億發展
今番秋風送來自貿區,其項目地基已打好,準備投資數億元人民幣興建數幢商貿及商辦綜合樓,一幢將作公司新總部,其餘打算供民企或港商作基地及其他發展,未來或主動與香港貿發局、歐洲及東南亞等國商會商討,助海外華資及港商來滬投資。
姚征坦言,區內早沒商業樓空間,全被搶駐,很多企業早籌劃於區內發展。實際上,外高橋自貿區前身主打航運、貿易、物流,只有少數商業樓,樓齡也多逾十年,其集團旗下項目可成港商及海外僑資集中地。訪問當天,他透露已有港商相約他打高爾夫球,順便打聽區內文化創意、金融服務業發展及合作意向。
根據自貿區已公佈的負面清單,限制投資土地成片開發(限於合資、合作),也限制投資高檔賓館、高檔寫字樓(辦公大樓)及國際會展中心等,但姚氏認為限制外資投資項目非等於禁止,亦屬必要,影響不大,皆因保稅區內早建有包括富豪會展公寓酒店、喜來登酒店等,商業樓亦有湯臣國際貿易大廈、國際信貿大廈等,其項目振豐大廈將待更多細則出台,微調至更佳的發展範圍。同時,捷豐集團亦於區外佈局,已與浦發集團合資加快開發外高橋自貿區附近的曹路新市鎮商業項目,期望該區效應帶動發展。
港滬互補 非你死我活
至於自貿區對香港的影響,他直指不必過慮,因為香港的國際化、法制、稅制均比上海成熟,自貿區設立只為擺脫自身瓶頸,走向自由經濟、國際化及法制化等,爭取更多制度及機制創新紅利為目的。本港無論會計、法律專業、成功企業及管理人才均為內企所渴求,故自貿區應視作中港合作,錯位互補形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