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某地的政府大樓相當「壯觀」。 網上圖片
王大慶
近日去C地辦事,路過原來的政府大樓,見安全線外裡三層外三層圍滿了市民,說大樓即將爆破,我見不要等多長時間,便也伸長脖子跟着看熱鬧。
須臾,一位戴紅袖章的拆遷負責人手拿高音喇叭喊着10、9、8、7、6……轟——,曾經輝煌無比的14層政府大樓倒塌了。拆遷人員一片歡呼。圍觀的百姓則議論紛紛,百感交集。
「太可惜了,這個大樓也就用了10幾年,質量樣子都蠻好的,就這樣拆除了,也不知道現在的20幾層政府大樓能用多久?」
「沒有長遠規劃,一任領導一個主意,拆了建,建了拆,勞民傷財,作耗勞動人民的血汗錢啊。」
「拆除這麼好的大樓也不想想居無定所的民工,用作廉租房至少可以安排上萬人入住。」
「這麼好的政府大樓賣給一個私營企業,讓它瞎折騰,徵求過老百姓意見嗎?」
「唉,記得當時建這所大樓財政拿不出這麼多錢,有幾層還是一些大廠出的,現在就這樣成了一堆廢墟。」
……
市民們你一句、我一句,憤憤鳴不平。我心裡也不好受。C地是我外婆的故鄉,小時候我就是在這裡長大的,長大後又常來這裡,故對這裡的情況比較熟悉。記得解放以來,已經拆掉三處政府辦公地點了,原來的老縣政府,在縣府街對面,是解放前偽政府留下的一座二層小樓。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縣裡有了一條像樣的新東路,縣政府也就遷移到新東路繁華地段,新建了三層大樓,樓後是檔案室,很是寬敞。原來的老縣政府樓便拆除。到了九十年代中期,時任市主要領導嫌這三層政府樓太寒酸,與城市發展不相適應,便決計重建一座14層政府大樓,使它成為當地標誌性建築。當時市領導班子意見並不統一,有人認為這三層政府大樓夠辦公了,況且才用了20多年,拆除重建太可惜了。還有人說重建加幾層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建這麼高啊。畢竟反對意見是少數,最後還是被「和諧」了。為了得到批准,呈給上級的報告着重說明建14層政府大樓是讓市四套班子及其各職能部門集中辦公,方便工作協調,方便百姓辦事,結果大樓建成了,不少職能部門並沒有搬過來,仍各自在原來的地點辦公。方便工作協調,方便百姓辦事,也就成了一句空話。為了使大樓不至於太空閒,絕大多數辦公室只好一人一間。成了一個個「獨立王國」了。
10多年過去,新領導走馬上任,帶來新發展思路,城市要向北發展,開闢一條北海路,成為城市新的繁榮大道,當務之急是建一座20多層的政府大樓,展示城市發展的氣派,以吸引各方人氣。是時,中央對各級地方政府新建樓堂館所控制很嚴。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報告上說明是建人防工程,而且理由很充分。就這樣新的22層政府大樓在「人防工程」的外衣下豎起來了。為了遮人耳目,公交站點及涉及市政府的站牌都稱為「人防工程」。外來人員不清楚情況問當地人市政府在哪裡,當地人調侃道:在人防工程躲着呢。我去新政府大樓辦事時,見偌大的辦公室裡都是一人坐着,還有不少辦公室空着,靜得讓人發怵。再漫步這個城市的小街後巷,路面不平、房屋破舊不堪……。
其實,像C地政府大樓的演變在全國各地都很普遍。在內地,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不論是經濟發達地區還是貧困縣,最吸引人眼球的大樓基本上都是政府大樓,高聳入雲,氣勢磅礡,環境優美,視野開闊,花團錦簇,附樓亦相當壯觀。有位叫白小刺的攝影師,兩年間,走了80多個城市,拍了40多張政府大樓的照片曬到網上,引發了眾多網友關注,看過這些照片的網友都振臂直呼,政府大樓的「豪華病」太嚴重了! 然使用壽命最短的差不多也是政府大樓,一座政府大樓能使用20年以上就是奇跡了,這倒不是說大樓的質量有問題,再貪心的開發商也不敢在政府大樓上偷工減料,而是另有原因。
不少地方為了加快經濟發展,政府大樓先行,利用政府大樓這一形象工程來招攬各方投資商,舊政府大樓便讓位於更出彩的新政府大樓,而地方主要領導的頻繁更換和新的發展思路也加速了政府大樓的「短命」。早在2007年4月,中央就要求剎住建豪華政府大樓的不正之風,然而屢禁不止。以致近日又印發了《關於黨政機關停止新建樓堂館所和清理辦公用房的通知》,明確要求5年內,各級黨政機關一律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新建樓堂館所。然要切實收到成效,關鍵還是要把握好預算關口。須知,政府建豪華大樓,一般都擺平了相關的程序,很難對違法違紀行為進行懲處;其次,許多地方政府蓋樓,用的是自己小金庫的錢,上級政府部門很難監督;第三,許多政府決策時,老百姓幾乎一無所知,根本無從監督。有人去美國考察,笑美國的一些市政府非常簡樸,怎麼看也像個中國內地的大型汽車加油站。如緬因州拉莫尼市規模相當於中國的蘇州,其市政廳「寒磣」得像棟民房;美國科羅拉多州市政廳,1907年的建築一直用到現在。難道美國政府官員不想坐在體面的辦公樓裡辦公嗎?他們當然也想,只是在美國,地方政府的新建和維修受到了嚴格限制,市民的意見在政府大樓的建造和維修中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因而,一個地方是否要建新的政府大樓、建什麼標準的政府大樓,最關鍵的是要先聽聽納稅人的意見,聽聽廣大老百姓的呼聲,而不是隨心所欲,因為衡量一個地方政績的標準,也應是盡可能做到讓廣大百姓滿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