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高敬德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立法會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議員馬逢國,日前在引用特權法索取免費電視發牌文件的議案表決中投棄權票,受到個別業界人士猛烈批評,更聲言要他辭職。馬逢國強調,他與業界一樣希望政府公開交代,但強調維護行政會議行之有效的機制十分重要,用法律途徑跟進是最好。多位業界代表在接受香港文匯報查詢時表示,業界確實對電視發牌有不同意見,馬逢國投棄權票的決定顧及了整個業界不同訴求。他們認同濫用特權法只會衝擊行會機制,亦希望市民不要「只看三分一杯水空,而看不到三分二杯水滿」,應理性支持4個電視台好好經營,推動業界發展。
高敬德讚權衡利弊負責任
香港中華文化總會會長、全國政協委員高敬德在訪問中說,馬逢國代表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他一定要從社會整體大局出發,確保香港有效管治,不能夠讓特權法開先例。他認同馬逢國投棄權票是權衡利弊後的負責任表現,「香港中華文化總會轄下近400個屬會,擁有75,000個會員。我認為馬逢國決定正確、態度合適,也是明智公道的做法。他看得比較遠,也有擔當,是顧及大眾利益的負責任表現」。
香港著名導演監製高志森表示,曾向馬逢國反映不贊成政府發第三個牌照,認同業界對發牌爭議未有一致共識,馬逢國投棄權票是顧及界別整體的意見。他聲明,自己身為亞視節目主持人,但不支持政府發第三個牌照並非偏幫個別電視台,而是認為政府已在市場許可情況下,新增多一倍的牌照,「以前有『半杯水理論』,今次有『三分二杯水理論』,現時三個申請中已增發了兩個牌,但有些人只看不獲發牌的一個,甚至把三分一杯空說成『無水飲』、『香港人大難臨頭』,太誇張了」。
高志森:批評多主觀煽情
高志森批評,有少數人士認為社會上只有自己一種聲音、一種理論,強調社會與其糾纏於發牌爭議,更應聚焦香港是否有足夠業界人才,是否能把4個電視台做好,「香港社會太多以訛傳訛,憑感覺及氣氛就表達意見,今天『砌』馬逢國都是感覺加氣氛的批評,過於煽情」。他說,業界不乏與他類同的觀點,正如協助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無綫)開台的視壇元老級蔡和平,早前亦發出公開信,指一間新電視台若要提供有質素的節目,每年約需15億元的營運開支,5間電視台即合共需75億元,但本港電視廣告收益每年約為40億元至50億元。如政府明知「三牌齊發」會令最少一個電視台倒閉,仍繼續發牌,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李國強:少數不代表主流
香港各界文化促進會理事長李國強表示,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對今次政府的發牌決定意見紛紜,他理解港視員工對當局決定感到失望,但不認為他們的聲音就等同業界的主流意見。他個人認為,政府在考慮發牌時必須顧及市場因素,否則將來無法維持,出現裁員問題,政府定必被埋怨昔日考慮不周、濫發牌照,「作為領導不能浪漫地說發牌就發牌,以免費報紙市場為例,《爽報》都因為經營困難而結業收場,更何況經營一個電視台,更加不是鬧著玩的」。李國強重申,當局循序漸進發牌是冷靜明智之舉,事實上,新增牌照數目已達一倍,相信有助推動業界發展。
費明儀:行會制度不可毀
香港著名音樂家、香港合唱團協會主席、文化界選委費明儀說,行政會議有其運作制度,不應該隨便破壞,並認同大家應循司法覆核的法律途徑解決爭議,「正如每間公司均有其不同做法,無理由以特權法要求政府公開。馬逢國今次跟進事件,不單聆聽了業界聲音,更是清楚明白及理解事件(特權法)的影響性,我支持他的決定。香港作為民主及法治社會,大家可以循司法覆核的法律途徑解決爭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