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耕天」詩人欒恩傑 把中國詩篇 寫上太空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11-1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2006年4月,香港文匯報專訪欒恩傑。

 他是中國的探月工程總指揮,統領中國最高端的航天團隊,實現了國人千年來的探月夢想;他是「耕天」的詩人,創作近百首詩詞並已結集出版;他擔任政協常委十年,為國家科技發展積極獻計獻策。嫦娥工程的奠基者與組織者、深空探測「繞、落、回」三步走戰略的提出者和倡導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指揮欒恩傑接受本刊專訪時表示,中國探月機器人將於今年12月登陸月球,「我對嫦娥三號工程的成功完成充滿信心,開發太空,造福人類是中國航天人永遠的追求。」■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記者王曉雪、凱雷

出任航天局長規劃探月

 從2007年嫦娥一號探測衛星成功發射升空,到2009年撞上月球預定地點,作為嫦娥工程的打頭衛星,嫦娥一號震驚世界。提起這段時隔5年的往事,欒恩傑仍激動不已,而他講述的中國航天人的智慧和勇敢更令人肅然起敬。

 自1998年起,欒恩傑先後任國家航天局局長、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嫦娥工程總指揮。他甫一出任國家航天局局長,就面臨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那年中國正式啟動了探月工程的規劃論證。之後的日子裡,欒恩傑為此做了大量前期數據和實驗的準備工作。

挑起探月總指揮重擔

 2004年,「嫦娥」探月工程被批覆並正式啟動。欒恩傑把對探月的深厚感情和那一瞬的感慨用一首詩來表達,他揮筆寫下「地球耕耘六萬載,嫦娥思鄉五千年。殘壁遺訓催思奮,虛度花甲無滋味。」這一年,已64歲的欒恩傑擔負起探月工程總指揮的重任。

 欒恩傑請來了一批各個領域資深的老科學家,組建了一個近萬人的龐大工作團隊,在3年的時間裡,實現了「嫦娥工程」的三個大步走。

 欒恩傑回憶說,當時工程師們提出以月球為切入點進行深空探測活動,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最核心的當屬中央抓住這個機遇做出重大決策,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還幾次親自聽匯報,做決策,到現場指導。」

從「零」起步 眾志成城

 當時中國並沒有一個專業的深空隊伍,探月任務下達後,由欒恩傑所領導的探月團隊即在研製過程當中組建隊伍。「所有參研參試的人員,包括運載、測發控、衛星、地面應用以及相關配套人員,約有上萬人、幾百個單位,這樣一個龐大複雜的系統卻能在起步之初就做到團結、凝聚、共同奮鬥。」

 讓欒恩傑記憶深刻的是,「那時經費沒有完全落實,有的單位為了能提早啟動項目,自行貸了兩千多萬元。這其中的風險不言而喻,但這種放眼全局的犧牲精神對我是很大的鼓舞。」

開發太空 助圓「航天夢」

 作為航天戰線的「老兵」,欒恩傑常常思索中國航天活動的核心價值,那就是開發太空,造福人類。「這四個字是我主持工作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內涵。」

 欒恩傑更把這個理念帶到了聯合國太空大會上,「當時我的演講題目就是《開發太空 造福全人類》,要實現太空無武器化,讓全世界的人民都能享受到科學技術進步和開發太空帶來的利益,這是我們中國航天人的航天夢,也是中國參與國際航天活動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

 2006年,欒恩傑和建築大師吳良鏞、藝術大師喬羽、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一起站在人民大會堂,獲頒中國十大系列英才獎,頒獎詞稱讚欒恩傑是「我國著名的導彈控制技術專家和航天工程管理專家」。這句頒獎詞,概括了他一生在航天事業上的兩大建樹。

相關新聞
反華勢力緊張了﹗ (圖)
羅援:架構「小核心大外圍」 (圖)
美學者:高層統合利化危機
港各界談國安委:反對派恐慌心有鬼
中央最高層料掌改革小組 (圖)
特稿:高層改革機構曾發揮重大作用
李克強:簡政放權抓落實 (圖)
中紀委:巡視制度要全覆蓋 (圖)
三中公報透露三大政改亮點
大行:料允地方政府發債
安徽20縣區試點農地流轉 (圖)
外媒:須克服深層次阻力 (圖)
香港經驗可供內地借鑒 (圖)
港商:市場作決定利研發創新
國台辦:對兩岸關係影響積極 (圖)
中俄軍售迎高峰 4大訂單待簽 (圖)
小資料:蘇-35可對抗美第5代戰機
四待簽合同
美稱中國常規導彈覆蓋關島 (圖)
中美下周磋商人文交流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