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TD尚乘財富策劃董事兼行政總裁 曾慶璘
近期,美股表現仍較好。11月至今,標普500指數上升了1.94 %;除日本外,其他亞太地區股市皆表現較弱。由於下任美聯儲局主席耶倫表示美國經濟復甦的進度未及預期,因此,央行買債規模預期將延至明年初,1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至2.71%。投資者宜投資於存續期較低的債券基金,以減低利率波動風險。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三中全會在本月12日閉幕,整體來看,各界對中國未來深化改革的藍圖的影響偏向正面,惟實質內容並沒有太大新意。三中全會公報指「市場將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暗示中國着力走向目標市場經濟的道路。
據世界銀行一份報告顯示,1990年當時,美國國有企業佔國內生產總值(GDP)1.2%,而印度佔12.5%,中國則佔40%。相比之下,中國的市場化程度最低。去年,中國120家國有企業佔GDP 43%,其所佔百分比之大可預期改革路途上將會遇到不少阻力。然而,改革最後的結果,對自身和外界的影響也將是正面的。
經濟優於金磚其他國家
中國在2012年人口共13.5億,較其他金磚國家(BRIC)有明顯的人口優勢。BRIC這個簡稱大約在2006年時開始醞釀,與其餘三國:巴西、俄羅斯及印度一同被看好,將會是世界成長最快的新興國家。中國以製造業生產領先;巴西和俄羅斯則優於原材料供應;而印度則以商業服務聞名。
巴西今年整體宏觀經濟情況不太理想。今年未經季度調控的經常帳赤字較以往幾年遜色,至第三季赤字為67.13億美元,相較去年全年的45.2億美元為多。今年大宗商品價格頭十個月按月累計下跌了2.07%,儲蓄率佔國內生產總值16%,外匯儲備佔全球則只有3.2%,同時要準備在2014年舉辦世界盃和2016年奧運會,相信巴西市場的表現要至明年下半年才會有起色。
另外,巴西和印度的通脹水平相對其餘兩國高。巴西央行在10月初加息後,通脹稍微回落至按年的5.84%,但仍處於高水平。印度方面,10月份通脹再度回升至按年10%以上。投資市場還未完全恢復信心之際,主要新興國家貨幣仍較反覆,巴西雷亞爾和印度盧比兌美元本月至14日分別下跌3.2%和2.7%。
對抗外部因素能力較強
事實上,在2001至2007年間,金磚國家都是增長最快的新興國家。當時中國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由16,287億美元,增長至43,636億美元,全年共增長15.1%。印度、俄羅斯、巴西則分別增長11.5%、25.1%、12.1%。其後,2008至2012的6年間,四國增長幅度相若,介乎年度化增長8%至12%。金磚四國中,俄羅斯和中國對抗外部因素的能力較好,筆者目前比較看好俄羅斯和中國。■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