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合肥經開區是安徽省首個千億元產值、兩千億元產值,和首個綜合財政收入過百億元的開發區。2012年,在商務部對全國國家級經開區的綜合投資環境評比中,合肥經開區再次蟬聯中部六省國家級經開區第一。合肥經開區以工業經濟領跑合肥發展,不斷為合肥打造「大湖名城、創新高地」提供強勁動力。近年來,合肥經開區相繼獲得全國首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家電)」、全國首個政府引導型「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並獲准建設「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
「4+4」格局 奠定產業好基礎
今年上半年,儘管宏觀經濟形勢趨緊,但合肥經開區的工業經濟穩中有增。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6.3%;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同比增長24.2%;實現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4%;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9.7%,其中工業項目完成投資同比增長11.7%;完成財政收入同比增長13.2%。這些,都得益於合肥經開區決策者們的先見之明。早在幾年前,合肥經開區就提出「二次創業」的口號,力求加快轉型發展,打造升級版開發區。合肥經開區始終堅持「大工業立區,高新技術強區,優化環境興區」,大力實施「傳統產業高端化,高新企業規模化」,致力於發展先進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一手抓頂天立地的大項目,一手抓前景無限的新項目。目前,全區已經形成了家電電子、汽車及零部件、裝備製造和快速消費品四大支柱產業,也在大力培育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醫藥和住宅產業化四大新興產業,這種「4+4」的格局奠定了經開區良好的產業基礎。
科技創新 推動新型工業化
合肥經開區積極依靠科技創新來推動新型工業化的發展,致力於建設「創新創業園」、「海智基地」等創新平台,每年都會安排重大項目專項資金,鼓勵企業通過招才引智、技術升級和再創新等多種形式增強核心競爭力。為加快推進轉型升級,近期,合肥經開區連續出台九項政策,涉及企業上市、科技創新、人才引進等不同層面,全力打造升級版開發區。2011年,經開區榮獲中國產學研界的最高榮譽——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與促進獎。目前全區高新技術企業產值已佔全區工業總產值的70%,戰略性新興產業佔全區工業經濟的比重達到35%。目前,全區擁有省級以上的企業技術中心和工程技術中心35家,其中國家級9家,省級26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數佔全市42%;全區高新技術企業93家,科技從業人員2萬多人。2012年,全區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1600億元,佔全市43.9%。
科學發展 建設生態示範區
合肥經開區始終堅持科學發展為上的理念,在招商引資過程中嚴把環境准入關,杜絕污染項目入區。在招商引資中進行環境評估,凡是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達不到環保要求的,一律不得入區。合肥經開區堅持打造國家級生態工業示範區,率先自主建設了污水處理廠解決廢水處理問題,投資建設了安徽最大的熱電聯產項目,取締小煙囪、小鍋爐,解決了廢氣排放問題。積極開展綠化大會戰,全區公共綠化面積近20000畝,區域綠化率達43%。對水體面積分別為947畝和1100畝的翡翠湖和南豔湖在保護中進行景觀性開發,使其成為區內東西兩邊的天然「綠肺」。同時合肥經開區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按照多功能綜合性新城區的要求,一手抓工業經濟跨越發展,一手抓現代服務業促進工業升級和城市功能提升,實現區域經濟發展的「雙輪驅動」。截至2012年底,全區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資約190億元,實現了區域內基礎設施配套全覆蓋。近年來,合肥經開區還加快建設開發區商業、辦公及生活配套「核心圈」,促進商業高端化發展,多功能綜合性新城區正初具規模。
服務至上 提升自身軟實力
堅持服務企業、服務項目、服務群眾,是合肥經開區最大的優勢所在,也是合肥經開區不斷提升競爭力的法寶之一。為了更好的服務企業和項目,合肥經開區去年開展了集中調研企業活動,收集整理了180個問題並予以圓滿解決。今年又對區內100餘家重點企業開展集中走訪,梳理出企業反映的149個問題,根據企業特點分別提供「個性化的解決方案」,幫助企業解決了很多現實問題。這些舉措,既為企業的發展創造了更為積極的環境,也保證了全區生產總體平穩增長態勢。今年上半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超10億元企業26戶,同比增加4戶。產值超50億元企業7戶,同比增加4戶。投資10億美元的聯想合肥產業基地(聯寶電子)項目,去年底已建成投產。聯想項目實現了從開工到投產僅用14個月的「合肥速度」,聯想董事長楊元慶更盛讚這比當年的「深圳速度」還要快許多。隨着聯寶的入駐,目前區內圍繞聯寶電子配套的落戶企業已經達到16家,同時在談的超過20家。今年上半年,聯寶電子生產筆記本超百萬台,以聯寶電子為代表的電子信息產業實現產值82.5億元,同比增長1.4倍,成為該區增長最快的產業。繼家電電子、裝備製造兩個千億級產業之後,電子信息產業有望在十二五期間成為第三個千億產業。
中國家電產業第一區 匯集七大知名品牌
家電產業是合肥經開區五大支柱產業之一,目前擁有美菱、海爾、長虹、美的、格力、華淩、晶弘等七大知名品牌,整機家電產品包括彩電、空調、洗衣機、冰箱/冰櫃等全系列產品,是國內家電產品種類和品牌集中度最高的開發區。2012年,合肥經開區家電企業生產家電整機達2747萬台,其中冰箱1624萬台,洗衣機403萬台,空調器349.7萬台,彩電370萬台,家電產業實現產值847億元。全國每四台白色家電中,就有一台產自合肥,冰箱產量佔全國1/3、洗衣機佔全國1/4。
年產能達3600台套
隨着家電整機企業的集聚,合肥經開區家電綜合配套能力也日趨完善,產業鏈更加成熟,形成了電子元器件、專用集成電路、顯示器件、壓縮機、線路板、模具、注塑、鈑金、印刷、包裝、維修、物流和研發等40多家企業入區配套基礎。目前開發區四大家電產品綜合生產能力達到近3600萬台套/年,其中彩電500萬台/年、空調300萬套/年、洗衣機400萬台/年、冰箱2000萬台/年。冰箱產量則佔全國總量的1/5。圍繞家電產業發展,合肥經開區積極加大對外招商引資力度,引進了總投資20億元的航嘉家電配套零部件、總投資2500萬美元的峻淩電子液晶顯示幕配套貼片項目、總投資10.5億元的台灣友達光電液晶模組項目等一批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好,帶動能力強的重大項目,壯大了產業規模,提升了產業集群度。
推動企業技術創新
合肥經開區不斷加大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推動家電企業技術創新。去年區財政投入3.7億元,加強企業兩化融合。目前,在家電業已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個、省級技術中心3個、市級技術中心1個、省級家電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市級家電結構件設計與成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企業研發人員佔職工總數的20%,研發投入佔銷售收入的4%。主要家電企業都通過了ISO9001質量體系、ISO14001環境體系認證和CUL/UL、GS、EMC、CB、CE、SJET、OHSAS18001、IECQQC080000等幾乎所有的國際認證,取得了開拓國際市場的通行證。依靠創新,經開區在電冰箱等大件產品的研發與創新上處於國內同行業領先水平,在行業標準的制定上也贏得了一定的話語權。
增強產業配套能力
合肥經開區鼓勵家電企業加快品牌產品的技術升級,在節能、環保、健康、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集成化上形成國際競爭力。同時,依托美菱等品牌產品,發力發展廚衛電器產品、居室電器產品、辦公電器產品以及其他環保、清潔、節能型小家電產品,形成系列化、規模化,拓展家電產業發展新領域。過去兩年中,合肥經開區引進了寶龍達年產1000萬台筆記本電腦和聯想年產2000萬台筆記本電腦生產項目,為加快引進家電產業的核心零部件企業以及模具研發加工,原材料等配套企業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條件,進一步增強了家電產業的配套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