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進城落戶農民將來可望完全納入城鎮住房和社會保障體系。圖為在內地一個工地的農民工。資料圖片
很多處在城市的人,雖然有與城市人一樣的生活,但是卻被稱之為「外地人」。三中全會決定推出重大舉措,取消城鄉戶口差別,這無疑是戶籍改革的一個里程碑。但不少內地民眾仍擔心,長久以來形成的城鄉隔膜問題並不一定能夠得到徹底解決。專家認為,三中應剝離附茼b戶籍上的不平等福利待遇制定藍圖,未來關鍵是要切實落實決定中的「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等措施。
30多年來城鄉資源配置失衡
「一樣的命,農村人與城裡人卻不一樣的價。」老趙來自河北農村,在北京豐台區一個建築工地當建築工。他的一位20多歲的同鄉幾年前在北京的一起交通事故中死去,賠償全部加起來不到9萬元,而當時,一位北京當地人獲得的全額死亡賠償金為26萬多元,兩者相差近3倍。造成這種差別的原因只在於,他的同鄉不是北京城鎮戶口,是河北的農民,賠償標準不同。
內地經濟過去30多年快速發展,但城鄉二元結構造成各種政策向城市傾斜,城鄉之間資源配置嚴重失衡,城市承載力受到空前挑戰,而按行政級別配置城鄉資源的體制,導致地域最廣而級別最低的農村難以獲得應有的發展資源。所有這些,令戶籍制度問題凸顯。
改革茞援韝H可持續發展
不少內地民眾坦言,其實戶籍制度本身不重要,依附在其背後的財產權、公共服務權、農民工權益,才是最實質的利益。值得關注的是,此次三中決定提出,要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向常住人口全面覆蓋,把進城落戶農民完全納入城鎮住房和社會保障體系,並在改革完善就業、教育等公民權利方面提出了系統的要求。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教授段成榮認為,這是非常好的制度設計,茞援韝H的可持續發展,解決農村人口進城後的問題,對於他們身份轉變後的利益和待遇有一個兜底保障,逐漸消除城鄉二元結構形成的不公平。
此外,《決定》亦明確,對於跨區域且對其它地區影響較大的公共服務,中央通過轉移支付承擔一部分地方事權支出責任,並建立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u機制。有參與戶籍制度改革官方調研人士向媒體表示,這意味茼a方財政承擔的壓力將減輕,這將增加地方放開戶籍吸引人口落戶的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