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A股表現較外圍股市大為失色,股市反彈後往往很快便「打回原形」,令投資者紛紛「坐艇」。圖為海口某證券交易大廳內的股民。 中新社
永豐金融集團研究部主管 涂國彬
內地重啟新股,中國股市的創業板單日急跌逾8%,不可謂不驚人,這個現象值得思考。事實上,對於新股這回事,內地股民的看法,跟香港投資者,以至外國的機構投資者,都有所不同。這種不同,原因眾多,也許是出於親身體驗的不同,也許是出於認知的角度不同,不一而足。
說是親身體驗不同,最直接的當然是從A股市場,究竟有沒有賺到錢。問題在於,即使以金融海嘯發生後至今,多年來,中國經濟增長一點不慢,以歐美日等成熟經濟體系來說,固然是快得令人羨慕,即使與亞太新興市場相比,也算是快。
可是,原則上應該與經濟有正相關的股市,按理或遲或早,甚至或多或少,得分享一點這種增長的好處。但實際情況是,經濟好,不等於股市好,而過去多年的經驗,某程度令股民有陰影,亦不難理解。
當這種簡單意義下的相關性不能說得通,股民難免傾向從各種可能的負面因素,去嘗試找出理由,究竟為甚麼股市就是漲不起了?當然,要找理由,不難枚舉一大堆。
首先,作為新興市場的一員,股市波動性較大,是正常的事,中國股市不例外。波動也者,意味股價可大升,亦可大跌,不是單一形容向下的走勢。問題是,在某一段作為樣本的觀察期,大家看到的是持續的向下,自然令人覺得這段已經相當長的時期,可以概括了大趨勢。實情未必盡是如此,但觀感上卻令人形成第一印象,有了這種成見,以後甚麼都看得負面,此其一。
其次,的確,從內地的經濟改革發展歷史來看,難免有需要改善之處,尤其牽涉體制上。由以往的制度,過渡至目前的制度,現存的或多或少是歷史時代的產物,例如大小非限售解禁等,不可能短時間內完成的,便時刻對股民帶來一點不明朗因素。
再者,更重要的可能是,實際上某些企業的質素有不足之處。長遠來說,制度上應多點與國際市場的慣例接軌,從企業管治到監管披露,從市場運作到政策執行等。唯有透過機制上減少低質素的企業留在股市內,才可實際鼓勵高質素的企業存在,讓股民重新有信心。
說起來,由過去幾年在監管上的從嚴,以至三中全會的公報和決定對於資本市場的前瞻,以至近來宣布重啟新股,長遠來說,應該都是值得樂觀的。畢竟,從最簡單的理論層面看,資本市場的存在,就是讓資本可以流通,把它流通到有經營能力的企業手上,增加財富,創造價值。
而市場的買賣,可以為擁有這些企業股份的人,有渠道在需要時變現,並知道市場競爭下的真正價值,這一點,跟三中全會提出以市場力量對資源配置作決定性作用,是相當一致的。■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