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豐金融集團研究部主管 涂國彬
最近幾個交易日,歐英日美央行均有關於貨幣政策的消息,導致匯市以及商品市場均出現大幅波動,而各國央行之取態,正好反映該國之經濟前景。在四地央行中,以日央行及歐央行取態最為寬鬆;日央行於周四(21日)的議息會議上,維持目前的寬鬆政策不變,同時決定以每年60至70萬億日圓的規模繼續擴大基礎貨幣。
顯然日本經濟雖然正在復甦,通縮壓力亦得以紓緩,CPI數據連續四個月出現同比增長的情況。不過,要到日本經濟得以不用再依賴央行的量寬政策,並出現自然增長,仍然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至於歐央行,則在月初宣布減息至0.25厘後,近日更傳出歐洲央行正考慮施行前所未見的方針,將存款利率下調至負0.1厘,從而吸引資金流入市場,可見當地經濟前景更弱於日本。
事實上,歐元區失業率的確未見回升跡象,至於製造業市場亦好壞參半,歐央行之寬鬆貨幣政策對經濟未有顯著成效,逼使歐央行進一步調整貨幣政策。歐元區經濟仍然疲弱,至於同屬歐洲的英國經濟卻有轉強跡象,英倫銀行近日發表的議息會議紀要表示,英國先行經濟指標持續向好,今年下半年經濟將保持復甦狀態,且增長動力有所增強,更預期當地失業率於明年第三季度降至7%以下的可能性過半,比該行早前預期的2016年第二季度要大幅提前。
歐元區以及英國貨幣政策相若,然而,寬鬆貨幣政策似乎對英國經濟的刺激作用卻較歐元區為佳,關鍵在於歐元區成員國各國財政政策不一,卻採取相同的貨幣政策。在財政和貨幣政策無法互相配合的情況下,量寬政策對歐元區經濟的效用,自然遜於英國,而這結構性問題一天不解決,單靠貨幣政策的刺激,對推動歐元區經濟將事倍功半。
而目前推出量寬措施最為成功的,相信是聯儲局。在經過多次量寬後,美國經濟以及就業市場已出現明顯復甦,不單第三季經濟增長達2.8%,失業率更回落至7.3%的水平。聯儲局最近公布的會議紀要更顯示,當局官員已開始討論如何退市,更明確表示,預計更好的經濟數據會允許在未來的幾個月內縮減購債規模。
從各央行之取態可見,美國及英國的經濟前景相對強於日本及歐元區,兩地貨幣政策開始收緊的時間應會較快。美英貨幣升值壓力加快,這反過來將會有利於日本及歐元區經濟,加速兩地經濟復甦。話雖如此,但日本面對人口老化等結構性問題,經濟即時復甦其動力亦難以如美國般強,同樣地,歐元區亦有着財政及貨幣政策不一等問題,若遲遲不能解決,成員國之間的矛盾將持續擴大,歐元區各國經濟情況將會持續分化,危害整體的經濟成長。■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