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12月17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歷史與空間:感恩情深冬至節


放大圖片

■又到冬至。網上圖片

戴永夏

冬至是我國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時間一般在公曆12月22日或23日。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南迴歸線,北半球白晝最短,夜晚最長。過了冬至,白天就一天天變長,夜晚一天天變短,因而冬至又叫「長至」或「短至」。這一特殊的天象,成為古人制定曆法的坐標。秦代以前,冬至所在的月份被定為歲首或歲尾,而冬至這天便是一元復始的「新年」。漢代以後,雖然「年」的身份被夏曆新正取代,但冬至依舊跟歲首並重。人們將它稱為「亞歲」,謂之「冬至大如年」,就是指它的地位跟年相當,規模跟年相近。其豐富的節俗活動猶如朵朵奇葩,無不透射出濃郁的和諧氣氛和深深的感恩情懷。

祭天祭祖感深恩

冬至的一項重要節俗,就是祭天祭祖。

在帝王看來,江山社稷是老天給的,「天子」的寶座是老天賜的。為感謝老天的浩蕩之恩,歷代帝王都在冬至這天舉行祭天大典,謂之「冬至郊天」。我國最早的行政法典《周禮》中,就記載了周天子祭天的情景:「冬至日祀天於地上之圜丘」。祭前,大司樂先在圜丘(圓形的山丘)上奏樂。演奏六遍後,天神就會翩翩降臨。這時,天子跟百官便恭恭敬敬地對天神祭拜。以後這一習俗代代相傳,至唐宋時期,冬至成為法定的祭天祭祖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誠如《唐會要》所載:「武德初定令:每歲冬至祀昊天上帝於圜丘。」

明清兩代,冬至的祭天活動更趨隆重。這天,皇帝要在北京南郊的天壇祭天,天壇內的祈年殿、皇穹和寰丘都是進行祭祀活動的主要場所。

普通百姓則把祭天和祭祖放在一起進行。為感謝老天賜予的五穀豐登和祖先的庇佑之恩,每到冬至這天,民間都要舉行各種活動祭拜上天和祖先。比較普遍的做法是備下豐盛的祭品,供奉在天神和祖宗的牌位前,讓他們分享人間的美味。也有的地方在這天把紙糊的衣被、樓閣等拿到祖墓前焚燒,謂之給祖先「送寒衣」。

冬至祭祖之俗,最早出現在東漢崔寔的《四民月令》一書中。該書上說,是日,民間向「玄冥和祖禰供薦黍羊」之物。宋代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也寫道:「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明清時代,人們對冬至祭祖更加重視。明嘉靖《江陰縣志》上記載:「節朝懸祖考遺像於中堂,設拜奠,其儀並依元旦。」冬至這天要懸掛祖先的遺像進行祭奠,如同過年一般,其隆重程度可想而知

拜孔尊師敬老人

尊師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一美德在冬至的節俗中也得到很好體現。

為報答父老的養育之恩,冬至的敬老有多個方面。其一是吃長壽麵,祝願父老健康長壽。此俗源自華夏始祖黃帝。據說黃帝在冬至這天得道成仙。以後每到冬至,人們便以吃長壽麵來表示對黃帝的緬懷與崇敬,後來又演化為敬老之俗。二是設家宴拜謝父老。如《中華全國風俗志》上所說:「十一月冬至節......拜父母尊長,設家宴。」再是給老人獻上新做的鞋襪,使老人能夠暖暖和和地度過嚴冬。這一習俗看似微不足道,卻是情深意長,歷史悠久,最晚在魏晉南北朝時就已廣泛流行。《太平御覽》引魏崔浩《女儀》云:「近古夫人,常以冬至日上履襪於舅姑(即公婆),踐長至之義也。」魏晉詩人曹植在《冬至獻襪頌表》中也說:「伏見舊儀,國家冬至。獻履供襪,所以迎福踐長......」其後,這一風俗久傳不衰。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明代劉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以及各地誌書,都有不少類似的記載。

冬至的尊師活動也不弱於敬老。為感謝老師的教化之恩,冬至這天首先要祭拜「大成至聖先師」孔子。據《新河縣志》記載:「長至日拜聖壽,外鄉塾弟子各拜業師,謂『拜冬余』。」「拜聖壽」就是給孔聖人拜壽。因為冬至曾是「年」,過了冬至就長一歲,即所謂「增壽」。因而要舉行祭孔典禮,向他老人家拜賀。河北《固安縣志》也有記載:「冬至日,行釋菜先師禮。懸像或設主,師生以次肅拜。奠獻畢,敬撤像主,則跪焚之。」「釋菜先師」是一種祭孔禮儀,指以釋菜禮(芹藻之類)祭拜先師孔子。除祭孔外,再就是禮拜現實中的老師。過去每到冬至這天,各地的學校都放假一天,學生要去拜先生,家長也爭相宴請老師。誠如一些鄉土志上所說:「冬至前一日,館徒為師具饌,宴衎盡歡。次日,衣冠拜師......」(河北《懷安縣志》)「冬至日,為『長至節』,小學學生衣新衣,攜酒脯,各赴業師拜,是曰『拜冬』。」(河北《新河縣志》)

親友拜賀暖如春

冬至節的感恩活動,除對天神、祖先、師尊、長輩外,還在親友間進行。親戚朋友間互相拜賀,饋贈禮品,也是冬至節俗的一項重要內容。屆時,士庶人等你來我往,饋酒送肉,馳賀不迭,給寒冷的冬天增添了暖暖春意,正如胡樸安在《中華全國風俗志.吳中歲時雜記》中所言:「郡人最重冬至。先日,親朋各以實物相饋遺,提筐擔盒,充斥道路,俗呼冬至盤。節前一夕,俗呼冬至夜。是夜,人家更迭燕飲,謂之節酒。女嫁而歸寧在室者,至時必歸婿家。家無大小,必市食物享先,間有懸掛祖先遺容者。諸凡儀文,加於常節,故有『冬至大如年』之謠。」

冬至親友間相互拜賀又稱「賀冬」,此俗據史書記載始於漢代。南宋周密在《武林舊事》中,曾這樣記述當時京師臨安(杭州)的賀冬之俗:「都人最重一陽賀冬,車馬皆華整鮮好,五鼓已填擁雜沓於九街。婦人小兒服飾華炫,往來如雲。」明代劉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也載:「百官賀冬畢,吉服三日,具紅箋互拜,朱衣交於衢,一如元旦」。此外,清代潘榮陛的《帝京歲時紀勝》、顧祿的《清嘉錄》等書中,也對當時北京、蘇州等地的賀冬習俗作了生動描述。

冬至的拜賀之俗除馳賀禮拜、饋贈禮品外,還有設宴待賓、家宴賀節等。其中最具特色的宴飲叫做「扶陽」。「冬至,互相拜賀,擁爐會飲,謂之『扶陽』」。(《天津府志.南皮縣》)按照中醫的說法,冬至這天「陰極而陽至」,所以親友們擁爐溫酒,以扶陽氣,以利於健康。江南一些地區還有冬至團丸子的習俗,其意也在扶助陽氣和慶賀團圓。

相關新聞
何兆基:內容就讓感覺來主導分析 (圖)
創作對談:繪畫有如心靈被治癒 (圖)
百家廊:登上金門島(上) (圖)
琴台客聚:少林小說 (圖)
翠袖乾坤:「掉」念曼德拉
海闊天空:千年岩畫藝術 (圖)
杜亦有道:膽正命平
思旋天地:「黑色星期五」
歷史與空間:感恩情深冬至節 (圖)
來鴻:仰望一棵樹 (圖)
豆棚閒話:陶韻
生活點滴:來澳探親見車禍有感 (圖)
布穀鳥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