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風向開始改變,北京的政治細節亦有微妙變化。最新的例子是被外界視為來年經濟政策大綱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14年的中央經濟會議時間持續4天,新政策核心是穩中求進,亦成為最新口號。可是筆者感覺到,官方公報的意思和公眾認知仍有距離,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通稿的「言外之意」依然是指定動作,各投行、券商鬥的就是快人一步推出觀點。另外重要的是,文字間透露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到底談了甚麼真問題?當然這是各家各說。
經濟癥結三位一體
拋開對於經濟運行總體平穩、農業生產再獲豐收、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改革開放力度加大、人民生活繼續改善、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等語句,會議對於當前問題的強調值得關注。經濟運行存在下行壓力、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問題嚴重、保障糧食安全難度加大、宏觀債務水平持續上升、結構性就業矛盾突出、生態環境惡化及食品藥品質量堪憂、社會治安狀況不佳等突出問題仍沒有緩解。
其中真正值得關注的經濟問題有3點,其他不是經濟問題,例如治安、藥品安全,就是政策無法太多改變、更應該留給市場來解決的問題,如糧食安全和就業問題等。那究竟甚麼問題值得關注?經濟運行存在下行壓力、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問題嚴重、宏觀債務水平持續上升,這看似是3個問題,其實恰是中國經濟癥結的三位一體,依賴投資的經濟模式面臨瓶頸。過度投資在實體經濟層面表現為過剩產能,在金融層面則表現為債務問題,過剩產能的堆積以及債務問題的爆發,則最終會成為壓倒經濟的最後一根稻草。
難持續高潛在增長
經濟自有其規律,正如市場並非單一力量可以操縱。中短期來看,伴隨着近年中國投資比例不斷加大,中國的投資回報率已經處於逐年下滑趨勢。長期而言,從經濟收斂的基本邏輯出發,近年來中國生產率出現大幅下滑;以日本韓國等經濟體的歷史來看,中國經濟未來的潛在增長率必然難以維持過去兩位數輝煌,未來甚至可能步入5%到6%的增長區間。 ■美聯金融集團高級副總裁 陳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