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珠寶的價值主要看市場需求。 資料圖片
在美國專營二手珠寶的CIRCA,其香港區業務總監梁曦文日前受本報專訪時指出,相較於亞洲,在美國二手珠寶的買賣其實十分普遍。美國人更有習慣把已經不用的物品拿去賣,又或者把不合用的禮物賣出去。電影上不時見到美國家庭在花園裡賣舊物,都是真實寫照。
她指近年亞洲的二手珠寶市場開始增長,香港的二手珠寶市場潛力巨大,主要原因是本港的經濟早在上世紀60年代起飛,不少人發達後投資地產外亦買下不少珠寶首飾,這些首飾的款式大多已經過時,被鎖在保險箱裡。據該集團研究推算,全球被收藏不用的珠寶首飾,市值達5萬億美元,即是近39萬億港元。若這些沉睡的珠寶首飾能夠流通,就是一個巨大商機。
款式影響價值
梁曦文表示:「很多人以為珠寶可以保值,放愈久愈值錢,不過我跟你說機會比較微。賣出去能否有個好價錢,主要是看需求,如果你的款式或是珠寶類型在二手市場需求大,價錢當然會好。」
她續指如卡地亞的首飾,很多人喜歡,但也不是每款都會受歡迎。「唯一可以說的是,在首飾上面,始終會有寶石、金或銀的成分,這些東西本身有自己的價值,所以始終會有價值,不過二手市場對貴金屬的需求始終較低,如果是想賺錢,就不要買珠寶」。
港人愛賣鑽石
梁曦文笑指,在香港最多人賣的是鑽石,其次就是手錶,「相信我,當你有一粒高卡數的鑽石時,就不會再戴那粒較細卡數較細的鑽石了」。
「現時在香港賣珠寶的人主要分兩類,第一是年輕人,第二是老年人。」她指見到不少公公婆婆走來賣金幣套現,不是因為他們等錢用,而是問孫仔時,他們個個想收現金。說實在的,套現亦較實物更容易平均分配財產。另外年輕人方面,大多是想補錢換款,所以就把覺得款式過時的首飾拿來賣。
同理心定成敗
至於收回來的珠寶,梁曦文不會再賣回本地市場,主要對象是國外一些私人藏家,又或是外國市場,因為有些首飾的款式,有人覺得過時,亦會有人認為是時尚。
然而在這一行要成功,梁曦文認為同理心很重要:「我們有六成客人是經其他客人介紹得來,同理心好重要。因為你買的每一件首飾對賣的人來說,均可能有特殊意義。」她指見過有位男士來賣太太的珠寶,見他對着那些珠寶良久不語,追問下原來他的太太過身了。「你要明白他們的感受,這時候我會跟他們講,不如你再想清楚,我們不想你後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