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2007年的黯然辭職,二度出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比上一次更有經驗,更懂謀劃。2013年是安倍大展野心的一年--他以「安倍經濟學」打底,墊高支持率;並希望以此為基礎,一步一步實現其修憲強軍、變日本為「正常國家」甚至掌舵亞太安全的夙願。
「安倍經濟學」攏人氣
「發展經濟」是安倍攬升支持率的第一步。他一上台便先對萎靡不振的日本經濟下手,重提明治天皇「富國強兵」的口號,推出以超寬鬆貨幣政策、靈活財政政策和結構改革為中心的「安倍經濟學」。受惠於寬鬆貨幣政策驅動的經濟復甦和良好的股市表現,安倍在短時間內聚集了高人氣。
除了「安倍經濟學」,安倍一貫推行的右翼路線也使他獲得了日本保守派的歡心。取得初步勝利的安倍旋即開始了更深遠的謀劃。為了給修憲強軍一個合適的借口,安倍需要找到日本「被威脅」的理由。他的一個重要策略就是把中國作為假想敵,大肆渲染「中國威脅論」。
12月17日,日本政府出台首份國家安保戰略,並以此為指導方針修訂了《防衛計劃大綱》和《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這三份防衛政策文件中,無一例外都特別指明了中國。分析認為,「安保三箭」只不過是其擴軍修憲,擺脫戰後體制,走向軍事大國的一個鋪墊而已。
在進擊與迷失之間
經過環環相扣的精心運作,安倍在軍事、政治等領域大致上取得了他想要的效果。特別是不久前日本國會新出台的「國安會」和「秘保法」,更是把安倍捧上了「獨攬日本大權」的位置。
但「秘保法」高達82%的反對率告訴安倍,他的所作所為已經到了一個「臨界點」。如果再這樣下去,距離不遠的過去那個「危險的日本」也並不遙遠。
12月12日,安倍在首相官邸召開記者會,稱會選用漢字「夢」來總結過去的2013年。但「進擊的安倍」似乎沒有意識到,「夢想」和「野心」也只有一步之遙。在進擊與迷失之間,能為安倍的言行買單的,只有日本。 ■中新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