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4年1月3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流金歲月:紅線女餘韻猶存


放大圖片

粵劇界一代宗師「女姐」紅線女於2013年12月8日病逝廣州,享年88歲,梨園內外皆深表惋惜。印象中紅線女該是我的粵劇藝術啟蒙者,主要原因是先父是紅線女的忠實粉絲,我從小就把家裡數之不盡的紅線女卡式錄音帶,從《昭君出塞》到《柴房自嘆》、《打神》、《思凡》等「紅腔」經典聽得滾瓜爛熟,至今難忘。由於工作纏身,我無法親赴廣州出席追悼會,唯有趁聖誕節假期,走訪坐落於廣州珠江新城的紅線女藝術中心緬懷一番。

抵埗後發現紅線女藝術中心正舉辦多項紀念活動,例如由紅線女的得意門生歐凱明、郭鳳女、蘇春梅等演出《昭君出塞》、《思凡》、《搜書院》、《刁蠻公主戇駙馬》折子戲專場,向恩師致敬;此外,紅線女藝術中心亦安排於每天早、午放映紅線女的電影作品,包括《關漢卿》、《天長地久》、《慈母淚》等,讓觀眾更了解紅線女除粵劇藝術以外的多方面才華。

藝術中心的二樓是有關紅線女生平的圖片展覽,即使編排有點雜亂無章,還是讓我更了解紅線女在內地的事跡。紅線女自從1955年離開香港回到內地之後,雖然一直致力於粵劇演出及培訓新血,但是香港極少粵劇團搬演她的戲寶,而她早期所拍攝的香港電影,大部分也因為年代久遠而失傳,香港人是否已經遺忘了她?猶記得1980年紅線女率領廣東粵劇院來港演出《省港紅伶大會串》,就出現萬人空巷購買門票的盛況。其中劇目包括紅線女與梁醒波合演的《刁蠻公主戇駙馬》,觀眾聽出耳油之餘,也放下了心頭大石。喜見故人經歷了文革十年浩劫,聲線依舊婉轉甜美;縱使面對多麼難堪的遭遇,她沒有放棄粵劇,繼續以最好的聲、色、藝奉獻觀眾。該次的完美演出,自然就成為香港老一輩的集體回憶。

紅線女曾經不止一次說過,香港是讓她成名的福地,而她與香港的淵源一直沒有斷絕。她最後一部主演的電影是1990年由楚原導演的《李香君》,也是暫時香港出品的最後一部粵劇電影;而2012年她於新光戲院重修開幕典禮上高歌一曲《荔枝頌》,就成為她在香港最後一次的公開露面及演唱。如果大家看過講述乾旦生涯的紀錄片《乾旦路》,該記得主人翁王侯偉就是因為迷上紅線女而決心走上乾旦之路。《乾旦路》詳述王侯偉遭遇過的挫折及冷眼,也記錄了紅線女給他的盛情指導與勉勵,讓他在逆境中找到堅持下去的動力。當然,並不是每一位粵劇從業員都有幸能得到紅線女言傳身教,但是紅線女對後輩的提攜愛護、對藝術的無私奉獻,讓她益發受人尊敬與懷念,斯人已逝,餘韻猶存。■文:沙壺

相關新聞
《一個複雜故事》學院派與業界交鋒 (圖)
影音館:Muscle Shoals 金曲星工廠 (圖)
影訊:重溫余麗珍銀幕風采 (圖)
流金歲月:紅線女餘韻猶存 (圖)
百家廊:火山下午茶 (圖)
雙城記:捨近求遠
翠袖乾坤:尋找北極光
古今談:新材料石墨烯受各國重視
方寸不亂:「危城」度假
演藝蝶影:也談「視帝」
此山中:永恆還是鑽石
弘揚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 (圖)
沈鵬 (圖)
歐陽中石 (圖)
李鐸 (圖)
蘇士澍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