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查嘉
香港新一輪政改諮詢已於2013年12月4日正式展開。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反對派的表現一反常態。政府未展開諮詢前,拚命「喊打喊殺」,拚命指責政府為何遲遲不開展諮詢;到了諮詢真正開始,反倒「鴉雀無聲」,出奇平靜,既未有發動支持者發表意見,也絕少看到相關的研討會。
據一名反對派資深人士表示,實際上這是反對派商量好的一種應對策略,即﹕「留前鬥後」,首階段諮詢不予理會,將精力留到最後的具體方案。不僅如此,包括美英政治勢力提供的「顧問意見」認為,現階段無須與中央作激烈抗爭,應在準備充足之後才作行動,以便「一擊致命」,當前所有頭面人物都必須「放軟姿態」,避免過早消耗。
余若薇不參選之說是煙霧
除了反對派整體的反常舉動,另一個焦點人物的反應,同樣奇怪。公民黨黨魁余若薇一直被視作有參選2017年特首的野心,但在政改諮詢展開之後,公民黨黨內要員不斷向外界放出風聲,聲稱余若薇無意參選,「香港人不可能會選她」云云。
公民黨黨魁梁家傑近期接受報章訪問時,在批評政府政改諮詢之餘,還故意向記者透露兩點訊息:一是自己無意問鼎特首之位;二是引用立法會主席曾鈺成的說法,稱政改要成事,中央就要放下心魔,即使該黨主席余若薇參選2017年特首,「務實的香港人怎投得落手?」他還聲稱,中央到時應推出一個左中右都能接受的人選,「中央全力開動所有宣傳機器,都砌唔低『泛民』候選人?」不只是梁家傑,較早時媒體已多次「被放風」,指余若薇個人身體欠佳、無意參選云云。為什麼公民黨有此舉動,難道余若薇果真要「退隱」?
如果公民黨以為單憑幾次放風就可以騙到公眾,未免太過天真。余若薇欲問鼎特首大位之野心並非由近期開始,而是經過十多年的「刻意栽培」。當年她由一名寂寂無聞的普通大律師,一步步由大律師公會主席、立法會議員,做到組建公民黨並擔任主席,成為反對派的「新民主女神」,如此過程,除了她個人的野心與努力之外,離不開背後對她用心栽培的政治勢力。辛苦多年,在即將收成之時突然說不選,這可能嗎?
假若余若薇真的不選,她大可親自向公眾作明確表態,但公眾看到了嗎?過去幾年來,余若薇從未作出明確的不參選表態,每當被問及同樣問題時,總是以各種各樣的方式模糊作答。自己不表態,卻要通過黨友去放風,實際是太過刻意的欲蓋彌彰。公民黨圖以這種方式去迷惑公眾與中央政府,大概想要達到兩個目的﹕第一,讓中央放鬆警惕,讓一個有爭議的政改方案通過;第二,讓反對派內部的潛在對手,諸如劉慧卿等人放鬆警惕,不再對余氏參選作應對準備,最後再突然殺個回馬槍。
余若薇明白,如果自己要順利成為特首候選人,前提是要讓反對派主張的政改方案通過。而要讓中央接受反對派方案,其中一個必要條件是要讓中央相信,反對派中沒有具威脅的人會參選。因此,她以為只要傳媒不斷報道她不會參選的消息,就算不能完全達到目的,最少能讓中央警惕性降低。
香港政壇博弈實際是中西方政治較量
當然,不能排除的是,余若薇背後的政治勢力,仍未作出最終決定。這個決定就是,到底是與中國政府保持良性互動,還是繼續重返亞洲的遏華策略。如果是前者,那麼一個集合香港各方意見、符合基本法精神的政改方案通過的重要障礙,將不會出現;如果是後者,那麼或許要恭喜余若薇,因為她將成為直接對抗中央政府的馬前卒。
在反對派幕後老闆看來,唯一能令中央讓步的只有「佔中」。但政改諮詢將長達一年時間,如果過早就發動「公投」或者「大規模的遊行示威」,待到真正「決戰」來臨之時,恐怕無法發揮足夠的殺傷力。公民黨創黨主席關信基接受報章訪問時,不經意透露了反對派的想法,他說﹕「『佔中』已是草案出來的時候,他(政府)故意拖長(諮詢),否則為何諮詢5個月這麼大方﹖『佔中』只是感情抒發,要捱這麼長時間,真是消耗戰......」
「佔中」目前也以低調姿態推行。有消息透露,兩名美國學者Fishkin及Ackerman,即《商討日》一書作者,將於2014年4 月來港,出席最少兩場活動,「佔中」行動希望借助他們獲得必要的政治影響力。
(本文轉載自《紫荊》雜誌1月號,內容有刪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