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士總會遇到以下問題:當撰寫電郵、報告、通告時,每當用上「honour」、「organise」、「centre」或「favour」等英式串字時,來自美國的文書處理軟件會自動將它們改為「honor」、「organize」「center」和「favor」等的美式串字。雖然這與我們一向接觸的英式英文串法有別,但由於無礙溝通,大家亦漸漸習慣起來。
拖鞋誤解泳褲 員工「尷尬」
不過,有些時候一些英語詞彙的差異會令溝通出現障礙。曾經有一位澳洲女遊客在酒店泳池對當值的職員說:「Have you seen my thongs? I left them by the pool and now they're gone.(你見過我的thongs嗎?我把它們放在池邊,但現在不見了。)」員工以為女遊客遺失了她的比堅尼泳褲(thongs),因此非常尷尬,但其實她只不過是在找她的人字拖鞋(flip-flops)而已。
另一個例子發生在主題樂園的職員身上,一次,一位美國遊客對他們說想要「pram」,員工起初對此毫無頭緒,幸而有另一位同事幫忙,才得知美語中的「pram」(perambulator的縮寫),就是我們慣常說的嬰兒手推車「baby stroller」。
兩地文化各異 遊客走「冤枉路」
最容易造成溝通上的誤會,莫過於一詞多義。例如,「billion」現時解作十億,但原來在舊式英語中,「billion」解作一兆,這可是一千倍的分別呢!又例如,有美國遊客到英國旅行,入住旅館404號房間,怎料當他辛辛苦苦爬了四層樓梯,卻發現全層房間的房號都以5字為首,怎麼房號以4字為首的房間全部消失了?非也,原來英國人把大廈一樓稱為「ground floor」(地面層),二樓才稱「first floor」(第一層),如此類推,所以房號以4字為首的房間當然是位於「third floor」(三樓)。美國人習慣把大廈一樓稱為「first floor」,那位遊客便以為404號房是位於四樓「fourth floor」了。
最近有兩位朋友去越南旅行,在飛機上遇到一位英國遊客,他問朋友們到當地做什麼,朋友們同時回答說:「We're on holiday/vacation.(我們來度假。)」一人答「holiday」,另一人答「vacation」。那位遊客笑道:「So are you on holiday or vacation? I'm on holiday myself.(那你們到底是on vacation還是on holiday?我就是on holiday了。)」「holiday」和「vacation」都是「假期」的意思,香港人兩種說法都會採用,但前者是英語,後者是美語,雖然意思相通,但與外國人交談時,以他們國家慣用的詞彙溝通就更顯尊重了。■香港職業英語計劃辦事處
(標題和小題為編者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