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曹如燕作品《是,不是》
採訪:Jasmine
陶瓷藝術的發展由最早期平實、粗糙、簡單及功能性開始而成;幾千年來的發展,陶瓷現已進化為在當代藝術及裝飾藝術中的一種主要媒介。這種經歷幾千年的媒介,不斷被製造者推陳出新、跨越界限、挑戰固有對它的認知。
六位參與今次《熱度》展覽的陶藝創作人,來自不同背景、地域。去年一月他們因一個共同目標「進修陶瓷藝術」而不約而同報讀了香港藝術學院的課程。今次展覽推動了他們追求與探索對於當代陶藝的思考,他們各自以不同主題、手法與技巧去表達。我們將由本期開始,從中挑選三位創作人的作品,介紹給大家。
今次首先會帶來曹如燕的作品《是,不是》--Moore的悖論曾提出事實與期望之間的謬誤。曹如燕的作品嘗試把玩這個謬誤對比,跟觀眾的認知與視覺玩玩遊戲,給他們創造想像的空間。
作品《是,不是》的創作概念是?
曹:《是,不是》的靈感來自「矛盾(CONTRADICTION)」這個課題。我回顧在香港藝術學院修讀藝術學位課程的過往一年,我發覺自己是一個經常自相矛盾的人;尤其是在構思意念時,我總喜歡把「不可能」的元素嘗試拉攏放一起,去追來及創造各種不協調但有趣的新元素。在研究這個課題時,認識到Moore的悖論,其中他提到「事實與我們所相信的雖然互相矛盾,但這是可以同時存在的」。例如:天在下雨,但我可以相信沒有下雨。這句子雖然很奇怪,但是它並沒有問題。於是我嘗試透過《是,不是》去探討這種有趣的矛盾,利用陶瓷物料的模仿特性讓作品看上去好像是什麼,卻又不像什麼!
作品在材質選擇上有怎樣的考慮?
曹:陶泥是物料的s稱,其實陶泥有很多種類;特性、顏色及所需的燒製鄎蚰蝳U異。我每次創作時皆會因應不同概念做些試驗品,經檢討後才決定選用哪一種陶泥。至於今次作品的材質選擇,我主要考慮陶泥的特質如何可幫助我去表現《是,不是》的概念和形態。這個作品,我需要以一些「縐褶」以及「破口」的視覺效果與質感去表達,而「模仿」正是陶泥的其中L項;其次的考慮是作品的顏色,我選擇以白色陶泥去幫助作品凝聚一個L烈的整體性,如使用帶有色彩的陶泥反而會引起觀眾多餘的聯想,分散注意力。我希望觀眾能把注意力放在作品的形態上。所以我沒有上任何釉藥。
想給觀眾創造一個怎樣的想像空間?
曹:今次作品的主題是要玩味矛盾的關係及其所帶出的效應,所以我不是追求創造一種「美」感。反之,想給觀眾一種「不容易」、「反感」,甚至「不安」的感覺。藉此,希望觀眾能從這些負面的感覺中回味與思考。究竟是什麼令他們感到不安?是作品的外形讓他們聯想到惡心的事物?還是只因為它是一件不明的物件?答案於每人心中,各自不同。另外,作品中那些看似被撕去的裂口,帶有不完整的意味,更能增加一份混沌、無奈感,觀眾此時可能會隨茼菑v天馬行空的幻想去重置欠缺的部分。換句話說,作品所創造的想像空間正是在觀眾看見的物件以外的無限聯想!
參加《熱度》陶藝展覽的感受是?
曹:《熱度》是我第一次參展的展覽。很感激張煒詩(Rachel)老師給予這次機會,為我們籌辦這個展覽。我起初信心不大,對自己的能力有一份存疑,畢竟知道自己接觸藝術創作只有短短一年時間,正在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優秀藝術創作者。《熱度》是個非常好的年度記錄,我們透過陶藝作品與大家分享,展覽彷彿見證了我們六位同學一整年的學習過程,當中可感受到我們創作路上走過的每一步,見證我們所想所說。我相信每次的創作經驗都是了解自己的一個過程。今次是我一個很有意義的開始及為自己增添信心,希望以後的陶藝創作能更有力、更自如地表達與發揮自己的情感與信念。
《熱度》陶藝展覽
時間:即日起至1月 26日
地點:Unit Gallery(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523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