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的水危機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2007年、2011年鄱陽湖曾出現歷史罕見的乾旱。江西省科學院生物資源研究所副所長戴年華告訴本報記者,他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研究鄱陽湖到現在,「2003年是個分界線,2003年以來鄱陽湖低枯水位呈現常態化趨勢。」他認為,究其原因,除了受自然條件的影響,也有人為因素的作用。
戴年華指出,長江上游大批庫壩對鄱陽湖的「拉空」效應,造成了鄱陽湖水位降低、水量減少。鄱陽湖水位高低主要受長江幹流湖口站水位制約,當長江水位高時,長江水頂托湖水,鄱陽湖水域變大;當長江水位低時,鄱陽湖水被長江拉空。他形象地將江西比喻成一個巴掌,掌心是鄱陽湖,掌柄是湖口。「湖口變低,鄱陽湖水便會被拉空。」
天災:降水失衡
《長江流域綜合規劃》數據顯示,長江上游幹支流主要水庫共29座,防洪庫容量合計530億立方米。這些水庫群在汛後集中蓄水運行,長江幹流宜昌以下河段水位不斷降低,導致鄱陽湖水被拉空。
江西省氣候中心專家則認為,導致目前乾旱的原因總體上還是全球氣候變化,降水時空分佈不均,雨季雨水偏多,枯季雨水偏少,導致一個時期內湖水量不足。
人禍:無序採砂
江西省氣象資料顯示,進入21世紀以來,鄱陽湖流域年平均降雨量比1965年至2000年平均降雨量將少330億立方米,減少幅度為12%。「從1998年開始的不規範採砂導致湖盤地形發生改變也對鄱陽湖低水位造成影響。」戴年華告訴記者。他說,鄱陽湖過去曾經歷的無序採砂,將鄱陽湖入江水道(星子至湖口)拓深了,不經意中增加了鄱陽湖水的下洩入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