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 池
晨風輕拂,新春假期前的一個微涼早上,小外甥身穿金色唐裝,精神抖擻,揹起書包踏上校車返校。事因他就讀的小學舉辦了中國文化周,以盛唐為主題,展開一連串活動。此天為華服日,學生可穿中國傳統服飾上課,並藉參與不同項目,讓小朋友認識傳統文化及歷史。
時間飛逝,小外甥已放學,緩緩從校車下來,由外祖母接回家中。他在沿途不禁說些有趣的經歷,如與同學和老師一起寫賀年揮春,同學要帶備毛筆,而較低年級的他們,則以黑色水筆或蠟筆代替,他細述過程,寫下「學業進步」這吉利字句。洗澡時,他又道出曾遊市集,於是家人問,到了校外活動嗎?原來,是學校設置了若干攤位,名為「遊唐朝市集」,讓學生輪流遊玩。小外甥曾求籤,結果是小吉,一臉純真的他續說,最後與好友交換了,帶回屬於同學的大吉籤文。吃晚飯前,他又暢談去了遊戲攤位,看圖片猜成語,瞥見圖上指着人的口部及腹部,並有一瓶蜜糖和一把劍,成功答出「口蜜腹劍」。每當他憶及一些點滴,也娓娓而談,與家人分享。
為配合是次活動,派發了一本以工作紙裝訂而成的學習簿。學生能從中稍作認識絲綢之路這條貫通中西的商路,以及唐朝洞窟的宏大壁畫藝術,還讀到傳統中華美食與不同中國樂器的介紹。文學方面,簡說了唐宋八大家,特別點出「三蘇」,蘇洵、蘇軾和蘇轍屬父子關係。另外,選了孟浩然的〈春曉〉與杜牧的〈清明〉來賞析兼背誦。教師為學生準備了不少資料,見其心機。除卻校方撥出有限時間來教導,家長也該盡量抽空陪伴小朋友,鞏固曾習的知識,才能更相得益彰。
新春節日,喜氣洋洋。眼見有些小孩,接過長輩的壓歲錢,視作理所當然,僅往紅包內的金錢看,已全然不懂「守祟」或「壓驚」此等壓歲錢的起源說法,難懂背後滿載大人的盡心守護之心及祝福。縱使,一些習俗現已化繁為簡,節日傳統文化當中的意義,仍需知曉,傳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