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 一翻此書,竟然忘病。 作者提供圖片
黃仲鳴
新春外遊,第三日即染恙,典型的流感。囊中有成藥,服後昏昏然,臥於旅榻,苦哉!昨曾逛書店,購得數書,隨手取出乙本,一翻一看,精神來矣,渾然忘病。
此書乃柏樺新著《別裁》(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二○一四年一月)。封面書名下有行小字:「歷史,讀注釋就夠了!」其下又有:「不看注釋不明白,一看注釋嚇一跳!看明白了,也就看懂了中國的歷史。」
書分五卷:一、晚清筆記;二、一九一○年代;三、一九二○年代;四、一九三○年代;五、一九四○年代。每卷所記,短短一則,確似注釋,所取題材,或以詩或以小文成之;而內容也經「別裁」,非全屬「正史」,如「晚清筆記」中的《談膽》第二段:
「眾人皆知,中國有一種『無畏藥』
它取自江洋大盜的膽囊。
劊子手在處死大盜後
會掏出大盜的膽,賣給『膽小』之人;
此舉既可治他者之『病』,還可以增加自我的收入。」
這確是「注釋」。稗官野史,每年代皆擇有趣者編入。如「一九一○年代」《龜尖風》一則:
「那十三歲清秀少年,忽於日前在上海吹了怪風;剎那間,背如彎弓,翌日變成駝背,醫不好的。據云所吹之風為龜尖風,屬於百年難遇者也。」
此事卻無「注釋」,不知「龜尖風」為何種「風」?書中頗多類此,普通讀者難明;欲明,自查可也。除此等民間小事外,也記大事中的小事,如「一九二○年代」《列寧之死》:
「 列寧死後次日,醫生對其進行解剖
把他腦髓取出來看,醫生大為驚愕,
連呼奇蹟,因腦髓之大部分早已壞死
二年有餘,但列寧仍在工作,儘管
像小孩子那樣重新開口說話並寫字。」
此真奇哉怪也。不僅列寧,跟着那篇描繪孫中山之死:
「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六日,六點,孫中山
在北京協和醫院進行手術,開割後
醫生發現其肝葉大半成膿,薄如竹布,
心臟硬如朽木,敲之有聲,腸起疙疸,
旋即,放棄手術,又縫好割口。孫夫人
目睹開割情形,大驚惶,突然病倒。」
觀之驚心!壯哉孫中山,如此重病竟捱至三月十二日至亡。此類「歷史碎片」,處處可見。「一九四○年代」《三個日兵之下場》讀之令人憤慨,卻又大快人心:
「南京大屠殺的日兵中有三大聞人被判死刑:田中軍吉、野田毅、向井敏明。前者(谷壽夫部下)曾一口氣用一把軍刀殺死中國平民三百多名。後兩者在紫金山山麓作殺人比賽,結果向井殺一百零六名,野田殺一百零五名。」
美軍上將麥克亞瑟說:「日本民族尚只有十二歲。」嗚呼!果如是,屠殺中國平民是「童子操刀」了?不對不對,應是「惡魔操刀」才是。
病榻一小段一小段看,竟忘纏綿之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