彥 火
喻大翔在研討會的總結評述中,特別提到文化圈與生態影響。
他表示:「『文化圈』指具有相同文化因素的區域;『生態影響』是指外力--一般指『人』--作用於生態系統,導致其發生結構和功能變化的過程。文化與生態,是永不會結束的戰爭。」
針對文化圈,日本法政大學國際日本學研究所人文科學教授王敏女士提出她的看法,她的論題是:《大禹治理出的文化關係-對日本七十處大禹文化圈的調查》。
她介紹日本自一二二八年在京都就立有禹王廟,此後還有各種廟壇、碑刻、文獻、祭祀等,既有物質文化遺產,也有非物質文化遺產。
其中「大禹戒酒防微圖」在京都御所伴隨了二十八位天皇的生活與工作,由於皇室的推動,「逐漸深化為日本的大禹信仰」。
日本近年還成立「禹王研究會」和舉辦「禹王文化節」,說明大禹精神在日本影響之深、之廣、之久長。
這是一篇非常重要的田野調查或文化考察報告,文章寫得紮實。
它既是一篇典型的文化圈理論研究,也是與文化素材傳播、影響、接受與發展相關的研究;同時,還是一篇典型的「文化生態學」研究。
可見,日本自古便受到中華文化深刻的影響。
只是今天的日本領導人不但不承認這個事實,反而倒行逆施,既不反省二次大戰對包括中國等亞洲地區的侵略,也採取去中國化的政策,破壞歷史事實俱在的「文化生態」。
劉再復詬病日本現政府缺乏反思的哲學態度,與現德國政府的做法迥然不同,這也是他「遊思」德國後的感悟。
劉再復還通過「遊思」,領略中華文化的生生不息的原因。
他近年曾到過中美洲的洪都拉斯、伯利茲、墨西哥等國觀賞瑪雅的遺蹟。
兩次登覽,他才真的明白瑪雅文明為什麼滅亡,而中華文明為什麼不會滅亡?
劉再復探究後的答案是:「原來瑪雅種族興旺時雖有一千多個部落,但沒有統一的文字,沒有統一的度、量、衡,也沒有可以協調各部落部族的統一行政帝國。除此之外,它的文化也沒有中華文化那樣合情合理。」
劉再復總結地說:「瑪雅文化與西方文化一樣,只講合理,不講合情。但西方主流文化把『理』化為理性並形成完善的法律體系,而瑪雅卻未完成這種進步,反之,它把原始的幼稚之『理』發展得極不合情。」
他從一座部落酋長大墳墓的遺[中看到,崇拜太陽神,這是他們認定的「理」,但不合情。
劉再復說:「他們的酋長在祭拜太陽神時,殺了自己的五個兒子作祭品,消滅了自己的精英,這怎麼不亡?而中國在祭天時只用豬頭、雞鴨等等,這比較合情。」
他覺得:「旅遊文學的主體感受可以由兩種方式實現,除了把對世界的大思考帶入遊記,還有一種方式,便是讓生命大體驗(或稱「生命大搏鬥」)進入旅遊文學。」
他認為三毛是這一方面的典範。
三毛寫她丈夫在撒哈拉沙漠的歷險記,讀後令人感到驚心動魄,是因為「生命大搏鬥的介入」。
他稱讚三毛「這種把生命氣息與沙漠大曠野融合為一的散文,真可稱為旅遊文學的奇觀。它既為旅遊文學寫下嶄新壯麗的篇章,也給旅遊文學提供了一種根本性的啟迪。」
(「文化生態之旅」之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