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大批工作人員銷毀雞隻以防禽流感爆發。 資料圖片
公共衛生+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全球化
禽流感是指禽鳥的流行性感冒。研究顯示,野生水禽是流感病毒的「帶源者」,即流感病毒的源頭。流感病毒可在這些禽鳥身上生存及向外傳播,但極少會導致牠們發病或死亡。家水禽與野水禽的情況近似,感染病毒後較少發病,但牠們會在農村水道四處遊走,因而可把病毒傳至農村的雞群。雞隻對禽流感病毒的抵抗能力低,因此當雞隻受感染,病毒便在其體內迅速擴散,導致染病雞隻病發及大量死亡。隨着病毒變種,禽流感可由雞隻傳染給人類,形成極大的公共衛生危機。 ■李偉雄 福建中學(小西灣)通識教育科科主任
議題探索:公共衛生(按教育局課程指引)
主題 1:對公共衛生的理解
探討主題: 人們對疾病和公共衛生的理解如何受
不同因素影響?
.以往人類如何理解疾病的成因?有關理解是否符合科學精神?
.人們對健康的理解怎樣受經濟、社會等因素影響?
.科學與科技的發展怎樣影響人類對公共衛生的理解?
.處於不同文化下,健康資訊、社會期望及個人信念和價值觀,如何影響人們對公共衛生的理解?
主題2:科學、科技與公共衛生
探討主題:科學與科技在何等程度上可以促進公共衛生的發展?
.社會各界、政府及國際組織在維持及推動公共衛生方面會面對甚麼挑戰?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新聞背景:風土病時復發 「吃活雞」恐付「血的代價」
禽流感現已成為香港的風土病,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復發,只要一日有活雞,禽流感的威脅始終揮之不去。本港地狹人稠,面對禽流感的威脅遠高於其他地區,是否為保留吃活雞的習慣,而要社會承受禽流感病毒的風險,值得市民深思。有專家說,再嚴謹的禽流感風險管理措施都不能將人類感染禽流感的風險降至零,香港是時候反思是否為保留活雞供應而付出「血的代價」。
密集養殖易中招 威脅歐美非
1. 禽流感為何是公共衛生議題?
密集養殖雞隻的飼養模式令一個農場雞隻數目動輒以萬計。若禽流感在這些大型雞場傳播,環境的病毒數目必然大增,人類受波及的機會自然急升。而且,由於病毒大量繁殖,出現基因變異的機會大增,例如變成可廣泛人傳人的新人類流感病毒,造成更嚴重的人命傷亡。飼養者不能只考慮透過密集養殖來增加生產量及減低成本,更須考慮這種養殖模式對公共衛生及人類安全的影響。
2. 禽流感為何是全球化議題?
一直以來,禽流感只屬東南亞地區,包括印尼、泰國、中國等國家的問題,西方富裕國家的關注不大。自2005年起,禽流感開始由東南亞傳入歐美,甚至非洲,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日漸關注禽流感問題,令禽流感成為一個全球化議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