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電 近期,台北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的鄭永昌科長指出,乾隆皇帝每天早上6時吃早餐,中午12時至下午14時吃晚餐(現今稱為午餐),其他時間若肚子餓就會吃些小點心,喜歡吃豆類,如豆腐片湯、鴨丁炒豆腐、廂子豆腐、白鴨子拆肘子燉豆腐等。鄭永昌說,乾隆皇帝第一次下江南時飲食習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北方重口味改變成喜歡蘇州菜的清淡口感。可能是因為乾隆老年牙齒咬合力弱,而魚肉油脂量少,身體負擔少,所以乾隆晚年更是吃魚類料理居多。不過,具有比較奇怪味道或特殊動物的料理像是海參,則不得皇帝喜愛。據鄭永昌說,乾隆皇帝認為養生是慎起居及節飲食,不偏信道士或尋求任何長生不老偏方、仙丹或靈藥。
俗話說「早上吃得好,中午吃得飽,晚上吃得少」,可是在高速運轉的現代社會中,人們常常忙到忘了吃飯,或是邊工作邊吃飯。晚上下班後則靠吃的多慰勞自己,卻吃多不動,吃完晚餐就坐在沙發。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說,因此日前不少國人患有糖尿病一類的慢性疾病。趙強建議,飯後外出走走改善血糖,吃完餐後若不活動,則身體負擔會增加,同時脂肪也累積形成。所以三餐飯後吃完最好不要馬上坐下,應健走15至20分鐘再休息。
雖然現今飲食與清朝不同,但是「均衡飲食」總是不變法則,趙強表示,一日之內應科學分配膳食:一日之計在於晨,早餐是最重要的,要攝取足夠的熱量及蛋白質,不是一般吃麵包或喝咖啡就能獲得,蛋白質可從豆製品獲得。中午若是吃便當,則配菜應要求多吃蔬菜,晚餐也是如此,但是不用吃的太油,青菜汆燙即可,不用特別加肉燥等其他調味。
趙強還強調,清帝乾隆喜歡吃豆類,晚年好魚。但吃東西要節制,再好的東西吃多都會累積成為疾病。豆製品有很多好處,將渣濾掉製成豆漿、豆腐及豆乾,好消化又無油,而豆渣也含有黃豆卵磷脂。魚肉肉質軟,又容易取得,對牙齒功能退化者而言,魚肉含蛋白,又少脂肪,好消化。可惜豆製品和魚肉吃多了也可能成為身體的負擔,給健康帶來威脅。由此更可體現「節制」原則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