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2月17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生活語絲:中國書法藝術


吳康民

看到本港和全國各地的書法名家的書法展,不禁驚嘆中國書法的美妙和藝術性,這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書法藝術,但又不禁為電腦普及、書法式微而嘆息。

猶憶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在中國知識界曾有中國文字拉丁化的爭論,似乎主張漢字拉丁化的多是進步的知識分子,他們持的理由是拉丁化有利於掃盲。當年中國人的文盲率差不多達到百分之七八十。掃除文盲是提高全民的文化水平所必須。但議論一番以後便偃旗息鼓。大概由於國難當頭,全民抗戰比文字爭論更重要之故。

現代科技的發展,一方面使手書的通訊交往已為電郵及多功能手機所替代,另一方面,電腦打字更代替了書寫。年輕一代大多不善書法更不懂欣賞書法。中國書法只流行於老年一代,只有北京《人民日報》在副刊中偶有刊出書法藝術以饗讀者。

中國文字跟中國文化源久流長結合在一起,這種象形字為世界所獨有。而其書法也和中國畫一樣,成為一種獨特的藝術。歷久不衰,並有它的特殊的魅力。

日本、韓國的文字源於漢字,日文仍是漢字和平假名的混合體。老一輩的日本人也喜愛中國書法,不少日本老人也善於中國書法,欣賞中國書法。但書法的主體仍在中國,如果國人不加提倡,書法將會消亡。

現在中國語文水平,在香港的大中學生中也正每況愈下。範文選擇和語文、文學分科往往引起爭議。重英輕中的思想,深種人們的腦海之中。看國際學校的吃香,中文中學的式微,可見一斑。

內地也是一樣,連語文教材的編纂也錯漏百出。「雖有佳餚」,錯為「雖有嘉餚」,李白詩句:「我寄愁心與明月」,變成「我寄悉心與明月」。插圖也錯,荀子坐在凳上讀他那個時期沒有的紙質書(應為竹簡),諸如此類,難怪有心人嘆息,國人將自毀中國文字的「長城」!

相關新聞
百家廊:清淨無價 (2014-02-17)
翠袖乾坤:人老心態不老 (2014-02-17)
跳出框框:法國酒莊 (2014-02-17)
琴台客聚:打工基本法 (2014-02-17)
生活語絲:中國書法藝術 (2014-02-17)
思旋天地:緣分 (2014-02-17)
網人網事:歡樂東莞 (2014-02-17)
百家廊:記憶裡的元宵節 (2014-02-14)
翠袖乾坤:愛好和平的整合者 (2014-02-14)
古今談:上官婉兒、太平公主、李隆基 (2014-02-14)
雙城記:也說包子 (2014-02-14)
演藝蝶影:夢想成真 (2014-02-14)
此山中:遙遠的月光 (2014-02-14)
方寸不亂:王者較量 (2014-02-14)
百家廊:有福之州 (2014-02-13) (圖)
琴台客聚:試 鏡 (2014-02-13)
翠袖乾坤:入門總算家裡人 (2014-02-13)
海闊天空:布施的國度 (2014-02-13)
七嘴八舌:競爭愈大吸引力愈大 (2014-02-13)
隨想國:看《希治閣》 (2014-02-13)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